发布时间:2025-01-9 阅读量:1741 来源: YXC 发布人: bebop
可编程晶振器是通过数字控制方式来改变其输出频率的装置,它由晶体和谐振腔两个主要部分组成。当加电压时,石英晶体产生振动并发出电信号,此信号被检测并数字化后,通过处理器进行解调,最后输出所需的频率信号。而锁相环(Phase-LockedLoop,PLL)技术在可编程晶振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以下是对可编程晶振中锁相环技术的详细讲解:
一、锁相环技术的基本原理
1、锁相环是一种利用相位同步产生的电压去调谐压控振荡器(VoltageControlledOscillator,VCO)以产生目标频率的负反馈控制系统。它根据自动控制原理,利用外部输入的参考信号控制环路内部振荡信号的频率和相位,实现输出信号频率对输入信号频率的自动跟踪。
2、锁相环通常由鉴相器(PhaseDetector,PD)、滤波器(LoopFilter,LF)和压控振荡器三部分组成前向通路,由分频器组成频率相位的反馈通路。锁相环的工作原理是检测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相位差,并将检测出的相位差信号通过鉴相器转换成电压信号输出,经低通滤波器滤波后形成压控振荡器的控制电压,对振荡器输出信号的频率实施控制,再通过反馈通路把振荡器输出信号的频率、相位反馈到鉴相器。
3、在锁相环工作过程中,当输出信号的频率成比例地反映输入信号的频率时,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保持固定的相位差值,这样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相位就被锁住了。
二、锁相环技术在可编程晶振中的应用
1、频率稳定性提升:锁相环技术通过与高稳定度的参考信号进行比较,可以进一步减小可编程晶振的频率偏差,提高系统的频率稳定性。
2、可调频率:通过调整锁相环的控制输入,可以实现对可编程晶振输出频率的精确控制,使其适应不同的工作模式或通信标准。
3、相位同步:在通信系统中,锁相环用于确保发送和接收端的时钟信号是相位同步的,从而确保数据传输的准确性。这对于可编程晶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尤为重要。
4、抑制噪声:锁相环通过反馈机制有助于抑制可编程晶振的相位噪声和频率噪声,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
三、锁相环技术的优势
1、高精度:锁相环技术能够提供高精度的频率输出,满足现代电子系统对频率精度的严格要求。
2、灵活性:通过调整锁相环的参数,可以灵活地改变输出频率,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
3、稳定性:锁相环技术通过负反馈控制机制,能够保持输出频率的稳定性,不受外界干扰的影响。
四、锁相环技术在晶振中的应用与优势
1、可编程性:
的可编程晶振利用锁相环技术,实现了核心参数的随意编程定制。这意味着客户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在1MHz~2100MHz的宽频率范围内(精确至小数点后六位)选择任意频点进行定制。
这一特性使得的可编程晶振能够满足更丰富、更特殊的要求,为客户提供更多的定制选择。
2、高性能:
锁相环技术的运用使得的晶振产品具有高精度、高稳定性、低抖动等卓越性能。
例如,的可编程晶振具有±2.5PPM(min.)的超高精度和150fs(min.)的超低抖动,以及-40~+125℃(max.)的超宽温区范围。
这些性能优势使得的晶振产品在各种恶劣环境下都能保持稳定的性能输出。
3、快速交付与灵活供应:
拥有先进的生产和供应链管理系统,能够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实现快速交付。样品2秒出样,批量最快一周可交付,较传统工艺至少缩短50%的交期。
这种快速交付和灵活供应的能力使得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的紧急需求和市场变化。在锁相环技术的应用上具有一定的领先性和创新性,这一技术的运用为的晶振产品带来了可编程性、高性能、快速交付与灵活供应等显著优势。
根据IDC最新发布的企业级存储市场追踪数据,2024年中国存储产业迎来结构性增长拐点。全年市场规模达69.2亿美元,在全球市场占比提升至22%,展现出强劲复苏态势。以浪潮信息为代表的国内厂商持续突破,在销售额(10.9%)和出货量(11.2%)两大核心指标上均跻身市场前两强,标志着本土存储生态的成熟度显著提升。
全球消费电子巨头索尼集团近期被曝正酝酿重大战略调整。据彭博社援引多位知情人士透露,该集团拟对旗下核心半导体资产——索尼半导体解决方案公司(SSS)实施部分分拆,计划于2023年内推动该子公司在东京证券交易所独立IPO。该决策标志着索尼在半导体产业布局进入新阶段,同时也预示着全球图像传感器市场格局或将发生重要变化。
在2025上海国际车展上,移远通信推出的全新车载蜂窝天线补偿器引发行业关注。该产品通过双向动态补偿、微秒级频段切换及混频电路集成等核心技术,解决了车载通信中长期存在的射频链路损耗难题,为智能网联汽车提供稳定高效的通信支持。本文将从技术优势、竞争分析、应用场景及市场前景等多维度解读这一创新方案。
在全球DRAM市场格局加速重构的背景下,三星电子近期宣布将跳过第八代1e nm工艺节点,转而集中资源开发基于垂直通道晶体管(VCT)架构的下一代DRAM技术。据内部路线图显示,三星计划在2027年前实现VCT DRAM量产,较原定计划提前一个世代。该技术通过三维堆叠晶体管结构,将存储单元面积缩减30%,并利用双晶圆混合键合工艺解决信号干扰问题,被视为突破传统平面工艺物理极限的核心方案。
2025年4月28日,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东方”)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以多项核心经营指标的历史性突破,彰显其作为全球半导体显示龙头企业的强劲发展动能。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05.99亿元,同比增长10.27%,创下一季度收入新高;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16.1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4.06%,扣非净利润13.52亿元,同比飙升126.56%。这一业绩表现得益于其“屏之物联”战略的深化落地,以及“1+4+N+生态链”业务架构下各板块的协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