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方案!低成本MCU实现机器人智能关节的控制与驱动

发布时间:2025-02-21 阅读量:1762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bebop

智能关节是机器人运动能力重要载体,控制算法难度大大增加。相较于传统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算法难度大大增加,主要表现在人形机器人有更加复杂的运动控制规划,以及更加复杂的传感和反馈控制。

为实现高度复杂的运动控制,人形机器人的关节通常需要更加智能化,其伺服驱动器承担部分运动控制功能,发挥“小脑”的作用。目前多数伺服驱动器均具有独立的控制系统,内部集成主控芯片,形成驱动控制一体化架构,以便机器人能根据伺服指令做出快速、准确的响应。而这也对应用于机器人关节控制场景的芯片提出了更大挑战。
在此背景下,先楫半导体发布了专注于机器人运动与控制的高性能MCU产品——HPM6E8Y系列。

图片


HPM6E8Y系列MCU内置RISC-V双核,集成2个以太网PHY收发器,不仅支持EtherCAT从控制器(ESC: EtherCAT Slave Controller),还支持多达3个外部端口的时间敏感网络(TSN: Time Sensitive Networking)千兆以太网交换机,同时拥有32通道高分辨率PWM输出及∑∆数字滤波器,为高精度运动控制系统量身打造出色的硬件平台。HPM6E8Y系列能够确保以太网通信的高度实时响应与极低延迟,完美适用于小空间、大算力、强通信的高性能伺服电机控制、机器人运动控制等工业自动化场景。


扫码可申请免费样片以及获取产品技术规格书

图片


快速验证方案



先楫半导体还提供机器人关节伺服演示系统方案,助力芯片快速验证进程,据了解,搭载HPM6E8Y的关节模组方案,较传统DSP+FPGA架构成本降低35%,体积缩减42%,已在多家头部企业的灵巧手、膝关节模组中完成验证导入。


图片


该方案的特点:

  • 内置HPM6E8Y芯片

  • 支持CiA402(CSV,CSP)

  • 支持FOE(OTA)

  • S曲线

  • 保护功能:过流,过压,欠压,过温,飞车,编码器断线

  • 支持hpm_monitor_studio


产品优势



1. 全链路的高带宽、高实时性通信

机器人的运动控制需要兼顾通信的高实时性及高带宽,以确保机器人能够迅速响应外部指令和环境变化。HPM6E8Y系列通过内置的SOC高速总线扩展EtherCAT从站控制器,提供卓越的通信数据带宽,完美满足了从运动控制器到执行器之间的全链路高速通信需求,确保数据传输的高效与流畅。


2. 高度集成化

机器人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小型化,鉴于各类电子控制系统的空间有限,需要严格控制电路板PCB的面积。HPM6E8Y系列MCU芯片在提供小尺寸封装的同时,片上集成了各类模拟数字接口,甚至集成了通讯接口的物理层收发器,如Ethernet PHY等,可以有效减少外部器件使用,减小PCB尺寸。


3. 精确控制感知系统

伺服电机的精准控制得益于先进的控制感知系统,是实现机器人精确运动和操作的关键。HPM6E8Y系列内置领先的外设,如拥有100ps的高分辨率PWM模块,集高速转换和高分辨率于一体的16位ADC,Sigma-Delta滤波器,以及片上DAC,运算放大器,高速比较器等,为运动控制的执行和感知提供坚实的保障。


4. 高算力,低功耗

机器人运作需要处理大量的传感器数据,并运行复杂的运动控制算法。HPM6E8Y系列主频高达600 MHz,其性能表现卓越达到了3390 CoreMark™的基准测试分数,同时还具备1710 DMIPS的处理能力,能够支持高强度的数据处理和算法运行,并且在保证性能的同时,实现低功耗设计,以延长使用寿命或降低能耗。


典型应用



仿生机械狗关节、教育机器人手臂等需要低延迟、中等精度的场景。HPM6E8Y系列增强的运算能力与资源容量为复杂算法提供硬件支持。


扫码可申请免费样片以及获取产品技术规格书

图片


相关资讯
【海思Hi2115方案】NB-IoT R14+北斗双模定位,0.8uA超低功耗破解电动车防盗难题

一般定位追踪可使用GNSS技术,引入NB-loT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利用云平台实现管理

高性能智能网关方案:实现250+PLC设备数据无缝上云

工业智能化发展使大量工业设备需要接入网络以实现数据采集、远程监控和设备控制等功能

国产SoC替代选型指南:华为海思、瑞芯微等SoC大厂及旗舰芯片盘点

工业场景对芯片的实时性、稳定性和接口扩展性要求严苛,需支持极端温度(-40℃~85℃)、抗电磁干扰等特性 。

单线1Gbps速率通信!国产车载以太网PHY芯片性能对标国际大厂

YT8011A系列产品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是一款兼容车载以太网百兆100BASE-T1和千兆1000BASE-T1标准的以太网收发器

高压直流继电器在充电桩与储能领域的技术突破与实战方案

每台新能源乘用车需配备5~8只高压直流继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