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电子2025年Q1营业利润预计下滑21%,半导体业务受挫与HBM竞争失利成主因

发布时间:2025-04-7 阅读量:85 来源: 综合自网络 发布人: wenwei

【导读】根据路透社及多家机构预测,韩国三星电子2025年第一季度的营业利润预计为5.2万亿韩元,较2024年同期的6.6万亿韩元大幅下滑21%,连续三个季度低于市场预期。这一业绩波动背后,既有半导体业务的持续低迷,也有管理层重组、外部政策及市场竞争加剧等多重挑战。


16.jpg


一、半导体业务:HBM落后与代工业务延迟的双重压力


1. HBM市场失守


三星在高端存储芯片领域的关键战场——高带宽内存(HBM)竞争中明显落后于SK海力士。自2024年中期以来,SK海力士凭借更优的良率和技术方案(如MR-MUF封装技术)主导了英伟达等AI芯片巨头的订单,而三星的HBM3E产品因良率仅10%-20%且功耗较高,至今未通过英伟达认证,导致其HBM市场份额被挤压至约40%。


3. 代工业务进展迟缓


三星的晶圆代工业务同样陷入困境。原定2026年投产的美国得州泰勒市工厂因缺乏大客户订单和良率问题,量产时间已推迟至2027年,较原计划延迟三年。此外,三星2025年晶圆代工部门的资本支出预算被削减50%(降至5万亿韩元),进一步限制其技术迭代能力,与台积电的差距持续扩大。


二、移动业务成亮点,但难抵整体下滑


尽管半导体业务承压,三星的移动与网络部门表现亮眼。受益于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长及韩元贬值带来的汇兑收益,该部门2025年Q1利润预计达3.7万亿韩元,同比增长5.7%。然而,消费电子领域面临美国政府加征关税的潜在风险,可能推高全球销售成本并抑制需求。


三、外部挑战与战略调整


1. 关税政策与供应链风险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可能对三星智能手机、电视等消费电子产品造成成本压力。尽管三星计划通过多元化生产基地布局应对,但这一战略需数年时间落地,短期内难以缓解冲击。


2. 技术追赶与内部改革


为扭转颓势,三星正加速新一代HBM4和2nm制程的研发,并重组半导体封装供应链以提升竞争力。管理层亦启动组织架构调整,包括更换半导体部门负责人、增设技术研发团队,试图突破官僚化决策瓶颈。


四、行业展望:存储市场复苏与竞争格局重塑


TrendForce预测,2025年全球HBM需求将再翻倍,但三星需在良率和客户认证上实现突破才能争夺份额。与此同时,中国科技企业囤积三星HBM2E芯片以应对美国限制,这一需求短期内或为三星提供缓冲。


三星电子的2025年开局充满挑战,半导体业务的疲软暴露了其在技术迭代和客户响应上的短板。尽管移动业务和汇率因素带来短期支撑,但能否在AI驱动的存储与代工市场中重拾竞争力,将取决于其技术突破速度与战略执行力。未来一年,三星与SK海力士的“半岛内斗”及与台积电的代工差距演变,将成为全球半导体行业的关键观察点。



推荐阅读:


邀请函:龙芯中科自主技术应用科技论坛

联电格芯并购传闻遇冷:高盛拆解四大关键点 市场为何不买单?

美国新关税政策叠加需求波动 2025年Q2全球显示面板产能或跌破80%红线

TDK携AI与绿色科技亮相2025慕尼黑上海电子展:加速可持续未来转型

国产车规级芯片DF30突破技术壁垒,东风汽车牵头联合体明年实现量产



相关资讯
邀请函:龙芯中科自主技术应用科技论坛

邀请函:龙芯中科自主技术应用科技论坛

联电格芯并购传闻遇冷:高盛拆解四大关键点 市场为何不买单?

近日全球半导体产业传出重磅消息,晶圆代工大厂联电与格芯(GlobalFoundries)被曝正进行合并磋商。然而市场对此反应冷淡,联电股价在消息曝光后上演"一日行情",连续两个交易日下跌逾3%,显示投资者对这场"强强联合"的疑虑。

美国新关税政策叠加需求波动 2025年Q2全球显示面板产能或跌破80%红线

全球显示面板产业正面临关键转折点。据Omdia最新报告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面板厂商仍维持80%以上的产能利用率,但随着中国厂商提前完成对美出货备货,叠加美国拟实施的新关税政策冲击,第二季度行业产能利用率将出现显著下滑。数据显示,5月全球TFT LCD面板厂产能利用率可能骤降至75%,创下2024年四季度以来新低,电视、PC及智能手机三大终端市场同时收缩的连锁效应正在显现。

TDK携AI与绿色科技亮相2025慕尼黑上海电子展:加速可持续未来转型

在2025年4月15日至17日的慕尼黑上海电子展(展位号N1.210)上,TDK株式会社以“为可持续的未来加速转型”为核心,展示了其在人工智能、绿色能源及数字化转型领域的前沿创新成果。面对全球算力需求与能源消耗的矛盾,TDK通过材料科学与系统整合的突破,推出超低能耗神经形态元件自旋忆阻器、边缘计算解决方案SensEI edgeRX等产品,将人工智能应用的能耗降至传统设备的1%。同时,TDK在汽车电子、工业能源、ICT等市场的创新方案,如压电μ-Mirror模块、氮化铝基板技术,以及超声波传感器与全彩激光模块,展现了其在智能驾驶、高效能源管理及万物互联中的技术领导力。

国产车规级芯片DF30突破技术壁垒,东风汽车牵头联合体明年实现量产

"2025年4月3日,东风汽车全球创新中心宣布,国内首款完全自主化的车规级高性能MCU芯片DF30已完成首次流片验证,计划明年量产。该芯片由东风汽车研发总院联合中国信科、芯来科技等44家单位组成的创新联合体研发,突破了定义、设计、工艺等核心技术,在漠河-40℃极寒环境中通过295项严苛测试,填补了我国车载核心控制器芯片的空白。张凡武表示,DF30的性能比肩国际同类产品,将应用于动力控制、智能驾驶等关键领域,助力汽车产业破解‘缺芯’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