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4-8 阅读量:200 来源: 综合自网络 发布人: wenwei
【导读】4月8日,国产半导体设备龙头北方华创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2024年营收突破298亿元,净利润同比激增44.17%,2025年一季度盈利增幅更直逼53%。这背后,不仅是国产替代浪潮下的业绩狂奔,更是一场覆盖技术、并购与市场的全方位产业突围战。
三年高增:净利复合增速超50%
财报显示,2024年北方华创营收达298.38亿元,同比增长35.14%;归母净利润56.21亿元,同比大涨44.17%。自2022年以来,公司营收和净利润连续三年保持高速增长,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42.53%和54.57%。分析认为,其核心驱动力在于集成电路设备领域技术突破:刻蚀设备、原子层沉积设备(ALD)、清洗机等新品市占率快速攀升,叠加平台化降本效应,推动毛利率持续优化。
2025年开局:新品放量撬动53%盈利增幅
北方华创同步预告,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预计达14.2亿-17.4亿元,同比最高增长52.79%。公司透露,新一代电容耦合等离子体刻蚀设备(CCP)和离子注入机Sirius MC 313已实现关键技术突破,覆盖逻辑芯片、存储芯片等高端产线。随着国产晶圆厂扩产加速,北方华创成熟设备市占率稳步提升,规模效应进一步摊薄成本。
并购芯源微:整合产业链剑指控股权
更值得关注的是,北方华创正通过资本运作加速产业整合。继3月初以16.87亿元收购芯源微9.49%股份后,公司拟再斥资14.48亿元竞购其8.41%股权,持股比例将升至17.9%,成为第一大股东。芯源微主营涂胶显影设备,市场份额居国产首位,与北方华创现有产品线形成互补。业内认为,此举将减少国内设备商内耗,构建覆盖刻蚀、薄膜沉积、清洗、涂胶显影的全链条能力,直面国际巨头竞争。
补全最后拼图:离子注入机撬动160亿市场
3月底,北方华创宣布进军离子注入机领域,推出首款设备Sirius MC 313,填补国产高端市场空白。至此,公司产品线已覆盖除光刻机外的所有前道核心设备。据测算,国内离子注入机市场规模约160亿元,但超90%份额被美国应用材料、Axcelis垄断。北方华创的入局,或将打破这一格局,为其2025年业绩再添增长极。
市场展望:国产替代进入深水区
在美日荷联合封锁下,中国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已从2021年的21%升至2024年的35%,但光刻机、离子注入机等环节仍待突破。北方华创通过“内生研发+外延并购”双轮驱动,正从单一设备商向平台化龙头蜕变。机构预测,若其成功整合芯源微并实现离子注入机量产,2025年营收有望突破400亿元,在全球半导体设备TOP10中冲击更高席位。
推荐阅读:
宽禁带半导体技术驱动低碳未来:SEMICON China 2025揭示SiC/GaN产业新蓝图
Marvell以25亿美元出售汽车网络业务予英飞凌,盘后股价涨超3%
ROHM推出车规级高精度电流检测放大器 助力电动汽车电源系统升级
在"双碳"战略目标的驱动下,电力行业正经历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核心的深度变革。4月14-15日,第五十届电工仪器仪表产业发展大会在重庆召开,全球物联网领军企业移远通信携覆盖"发-输-变-配-用"全环节的电力通信解决方案亮相,通过5G、RedCap、电力专网等创新技术矩阵,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底层技术支撑,现场展示的20余款智能终端及核心模组引发行业高度关注。
面对半导体市场需求的结构性调整与行业技术迭代加速,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于2025年4月公布了一项为期三年的全球制造布局重塑计划,旨在通过12英寸硅基与8英寸碳化硅先进制造设施的投资、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升级,以及全球成本基础调整,巩固其IDM模式的核心竞争力。该计划预计每年节省数亿美元成本,同时优化全球2,800名员工结构,以应对市场波动并抢占新一代技术高地。
国民技术(300077.SZ)4月16日发布2024年度业绩报告,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1.68亿元,同比增长12.62%,创近三年新高。尽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仍亏损2.35亿元,但同比减亏幅度达58.82%,经营质量显著提升。
在2025 InfoComm China展会上,英特尔与MAXHUB联合推出三款企业级AI PC产品——D90te工作站、D30te及D35se系列台式机,通过酷睿Ultra处理器与锐炫显卡的深度协同,打造国内首个覆盖高性能计算到灵活部署的AI终端矩阵,为行业智能化转型提供硬件底座。
2025年第一季度,韩国对华出口额降至288亿美元,创2016年以来最低水平,较去年同期显著下滑。与此同时,韩国对美出口额达303.4亿美元,自2021年来首次超越中国,成为韩国第一大出口市场。这一转变不仅反映了全球供应链的重构,更揭示了中国技术自主化与中美贸易摩擦对韩国经济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