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HBM市场激战:英伟达B300芯片驱动需求,三大原厂竞逐技术制高点

发布时间:2025-04-8 阅读量:205 来源: 综合自网络 发布人: wenwei

【导读】随着英伟达Blackwell架构芯片(B300系列)计划于2025年第二季度至第三季度出货,其搭载的HBM3e 12Hi(12层堆叠)内存成为市场焦点。单颗HBM3e 12Hi容量达36GB,带宽提升至9.6Gbps,可支持每秒35次700亿参数的Llama 3模型读取,显著提升AI训练与推理效率。TrendForce预测,2025年英伟达对HBM市场的采购占比将突破70%,其中HBM3e 12Hi消耗比重有望达到58%,成为主流选择。


17.jpg


一、英伟达B300芯片成市场核心驱动力,HBM3e 12Hi需求爆发


随着英伟达Blackwell架构芯片(B300系列)计划于2025年第二季度至第三季度出货,其搭载的HBM3e 12Hi(12层堆叠)内存成为市场焦点。单颗HBM3e 12Hi容量达36GB,带宽提升至9.6Gbps,可支持每秒35次700亿参数的Llama 3模型读取,显著提升AI训练与推理效率。TrendForce预测,2025年英伟达对HBM市场的采购占比将突破70%,其中HBM3e 12Hi消耗比重有望达到58%,成为主流选择。


然而,HBM3e 12Hi量产面临技术挑战。其良率需至少两个季度的学习曲线才能稳定,且英伟达对稳定性的严苛要求进一步延长验证周期。目前SK海力士与美光验证进度领先,而三星因技术调节缓慢,短期内难以突破。


二、三大原厂动态:SK海力士领跑,美光满产,三星追赶


1. SK海力士:技术领先与独家供应优势


作为全球首家量产12层HBM3e的厂商,SK海力士2024年9月已实现36GB容量芯片出货,并计划2025年下半年推出HBM4(12层堆叠),2026年推进至16层堆叠。其独家供应英伟达Blackwell Ultra架构芯片的HBM3e 12Hi,市场份额预计进一步提升。


2. 美光:产能满载,毛利率逆势提升


美光2025年HBM产能已全部售罄,订单容量约6亿GB,预计收入达71亿美元(市占率20%)。其TSV(硅穿孔)产能计划从45-50KPM扩增至60KPM,并通过HBM3e 12Hi的高ASP(平均售价)抵消低良率对利润的影响。


3. 三星:验证滞后,加速HBM4布局


三星虽获英伟达8层HBM3e供应许可,但12Hi产品尚未通过验证,技术差距被拉大。为扭转局面,三星整合存储与晶圆代工部门,计划2025年推出HBM4,并采用4nm工艺提升竞争力。


三、技术竞争与供应链变局


1. 封装技术成胜负关键


SK海力士凭借Advanced MR-MUF(先进批量回流模制填充)技术,在散热与翘曲控制上领先,使HBM3e散热性能提升10%;而三星与美光依赖的TC-NCF技术面临散热瓶颈。下一代HBM4或引入混合键合(Hybrid Bonding)技术,进一步压缩芯片厚度并提升堆叠效率,但需台积电等代工厂深度参与,商业模式可能重塑。


2. 产能扩张与供过于求风险


尽管三星与SK海力士计划大幅提升TSV产能(三星月产能增40%至170K),但TrendForce指出,HBM3e 12Hi学习曲线长,旧世代产品(如HBM2e)更可能面临过剩,而非主流HBM3e。


四、未来趋势:HBM4竞赛与存算一体架构


1. HBM4争夺战提前打响


SK海力士计划2025年下半年量产12层HBM4,带宽达2TB/s,适配英伟达Rubin平台;美光瞄准2026年量产16层HBM4,容量提升至48GB;三星则加速4nm工艺整合,试图弯道超车。


2. 存算一体与多元化应用


未来HBM可能集成近存计算单元,降低AI任务延迟;同时向边缘计算、智能驾驶等领域扩展,推动混合存储架构(如HBM+GDDR7)发展,平衡性能与成本。


结语


2025年HBM市场在英伟达B300芯片的驱动下,迎来量价齐升的黄金周期。SK海力士凭借技术领先与产能优势稳居第一梯队,美光以高ASP策略实现利润突围,三星则需加速技术追赶。随着HBM4量产与存算一体技术的成熟,这场围绕AI存储核心的竞赛将深刻影响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



推荐阅读:


国产半导体设备龙头净利飙升44%!北方华创连拓版图剑指千亿市场

宽禁带半导体技术驱动低碳未来:SEMICON China 2025揭示SiC/GaN产业新蓝图

Marvell以25亿美元出售汽车网络业务予英飞凌,盘后股价涨超3%

ROHM推出车规级高精度电流检测放大器 助力电动汽车电源系统升级

贸泽电子发布预测性维护解决方案平台,赋能智能制造新未来



相关资讯
5G+RedCap双擎驱动!移远通信全场景方案助力新型电力系统智能化升级

在"双碳"战略目标的驱动下,电力行业正经历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核心的深度变革。4月14-15日,第五十届电工仪器仪表产业发展大会在重庆召开,全球物联网领军企业移远通信携覆盖"发-输-变-配-用"全环节的电力通信解决方案亮相,通过5G、RedCap、电力专网等创新技术矩阵,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底层技术支撑,现场展示的20余款智能终端及核心模组引发行业高度关注。

意法半导体重塑全球制造布局:投资碳化硅与AI驱动,三年战略转型瞄准数亿美元降本

面对半导体市场需求的结构性调整与行业技术迭代加速,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于2025年4月公布了一项为期三年的全球制造布局重塑计划,旨在通过12英寸硅基与8英寸碳化硅先进制造设施的投资、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升级,以及全球成本基础调整,巩固其IDM模式的核心竞争力。该计划预计每年节省数亿美元成本,同时优化全球2,800名员工结构,以应对市场波动并抢占新一代技术高地。

国民技术2024年报:营收突破11.67亿增12.62% 半导体业务量增80%驱动减亏近六成

国民技术(300077.SZ)4月16日发布2024年度业绩报告,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1.68亿元,同比增长12.62%,创近三年新高。尽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仍亏损2.35亿元,但同比减亏幅度达58.82%,经营质量显著提升。

英特尔携手MAXHUB发布新一代企业级AI PC 全系搭载酷睿Ultra重塑智能生产力

在2025 InfoComm China展会上,英特尔与MAXHUB联合推出三款企业级AI PC产品——D90te工作站、D30te及D35se系列台式机,通过酷睿Ultra处理器与锐炫显卡的深度协同,打造国内首个覆盖高性能计算到灵活部署的AI终端矩阵,为行业智能化转型提供硬件底座。

韩国对华出口创九年新低:半导体国产替代冲击下贸易格局重构,美国首超中国成第一大市场

2025年第一季度,韩国对华出口额降至288亿美元,创2016年以来最低水平,较去年同期显著下滑。与此同时,韩国对美出口额达303.4亿美元,自2021年来首次超越中国,成为韩国第一大出口市场。这一转变不仅反映了全球供应链的重构,更揭示了中国技术自主化与中美贸易摩擦对韩国经济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