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等关税冲击亚洲电子供应链,显示器产业或面临成本激增与需求萎缩双重挑战

发布时间:2025-04-14 阅读量:546 来源: 综合自网络 发布人: wenwei

【导读】TrendForce集邦咨询最新研究指出,美国自4月9日起实施的对等关税政策,正对全球消费性电子供应链产生深远影响。由于政策以缩减贸易逆差为核心目标,长期作为生产重镇的亚洲地区首当其冲,东南亚及中国供应链的显示器关键材料出口可能面临直接冲击。其中,光学膜片与AMOLED有机发光材料被纳入加税清单的风险较高,终端市场恐将陷入需求疲软与产品涨价的困境。


面板生产暂未受波及,但供应链韧性承压


当前,液晶面板及其零组件的主要生产基地集中于亚洲,且多数未直接出口美国,因此尚未直接受关税政策影响。然而,TrendForce警告,若美国进一步扩大加税范围或贸易摩擦升级,面板上游材料供应与下游终端品牌布局均可能面临连锁反应。


终端需求下行风险加剧,企业IT支出趋保守


分析认为,关税政策推高进口成本后,物价上涨压力将削弱消费者购买力,电视、笔记本电脑等高价消费电子产品需求或显著下滑。此外,原本预期2024年复苏的企业IT市场也蒙上阴影。在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企业可能收紧IT预算,延缓商务设备换机周期,导致显示器在商用领域的出货增长不及预期。


品牌紧急调整供应链,墨西哥产能成关键跳板


为应对关税冲击,消费电子品牌与代工厂已启动短期应急措施:一方面暂缓东南亚工厂对美出口节奏;另一方面加速评估墨西哥等北美自贸区生产基地的产能调配,以利用区域贸易协定规避关税成本。若政策方向不变,品牌商或于今年下半年启动终端涨价,转嫁约3个月库存周期后的新增成本。


未来变数仍存,供应链分散化趋势加速


尽管当前关税清单尚未覆盖面板主体,但产业链已开始重新评估地缘政治风险。长期来看,品牌商可能加快“中国+1”或“东南亚+墨西哥”的多元化产能布局,以降低单一地区政策波动的影响。TrendForce强调,关税政策的后续调整空间将直接决定消费电子市场的复苏节奏,而供应链的灵活性与成本控制能力将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差异点。


相关资讯
CPU、GPU、NPU、FPGA的核心差异与应用分析

本文将深入解析CPU/GPU/NPU/FPGA四大核心处理器的核心差异与应用区别

边缘计算盒子:物联网落地的关键引擎与核心技术优势剖析

边缘计算盒子是集成了计算、存储、网络连接及特定边缘功能的硬件设备

国产光刻机突破性进展!稳顶聚芯首台高精度步进式光刻机成功出厂

本文将详细介绍传统PLC与ARM控制器的架构与应用区别

内存市场格局生变:DDR5持续涨价!

2025年第四季度旧制度DRAM价格涨幅依旧客观,但DDR5的涨势已经变得更为强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