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启新篇 多元融合丨OFweek 2025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共筑智能生态新格局

发布时间:2025-04-14 阅读量:892 来源: OFweek 发布人: wenwei

【导读】在AI与机器人技术深度融合的全球浪潮中,OFweek 2025(第十四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于4月10日在深圳南山盛大启幕。本届大会汇聚院士学者、产业领袖与创新企业,通过"线上+线下"全景交互模式,围绕具身智能、工业机器人等前沿领域展开深度对话。会上不仅发布《2025机器人+应用与产业链新一轮加速发展蓝皮书》,更呈现了从核心部件到整机系统、从技术创新到场景落地的全产业链突破,为1500余位现场嘉宾及云端观众打造了一场集政策解读、技术展示、生态共建于一体的行业盛宴。


24.jpg


本届大会邀请了知名院士学者、领军企业代表,通过主题演讲、蓝皮书发布、年度颁奖典礼等环节,围绕具身智能、工业机器人、“机器人 +” 场景落地等热点议题展开思想碰撞,为千余位现场来宾及线上观众奉献前沿技术洞察与经典实践案例。


25.jpg


大会打造 “线上 + 线下” 融合参会模式,通过全程视频直播、实时图文互动及多平台同步传播,让行业人士云端共赏。从院士解读产业政策风向到企业分享商业化落地经验,从蓝皮书权威数据发布到年度奖项揭晓,多元内容矩阵构建起沉浸式参会体验,让前沿科技成果 “一键共享”、行业智慧 “一触即达”,持续扩大机器人产业大会的行业影响力与辐射范围。


01主题论坛:智能机器人技术前沿


楼云江 机器人产业与机器人关键技术


26.jpg

楼云江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智能学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精彩亮点


依据 ISO 标准,机器人从 2012 年到 2021 年其定义不断演进。机器人主要分为工业、服务和特种机器人三大类。在产业发展方面,工业机器人全球装机量有波动,中国市场占据重要地位,本土供应商占比可观;服务机器人生产商在不同地区和应用领域分布广泛。


楼教授阐述了机器人的关键技术,涵盖机器人关节、感知、控制与智能、人形机器人等方面,如研发多种高性能电机、先进视觉算法、抗干扰控制方法等,还提出机器人演示学习等新方法,推动机器人在各领域的应用与发展。楼教授指出,机器人发展前景广阔,但全人形机器人大规模商业化尚需时间,产业应聚焦关键零部件、智能传感器和刚需应用等方向


李文龙 以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助力中国制造转型升级


27.jpg

李文龙 埃斯顿自动化总裁助理,自动化营销运营管理部部长


精彩亮点


埃斯顿致力于以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助力中国制造转型升级,连续七年位列国产工业机器人品牌出货量第一,2024 年在中国工业机器人整体市场出货量排名第二。


埃斯顿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多行业。汽车领域,覆盖整车制造和零部件加工各环节;光伏行业,助力全球 2000GW/h 光伏电池制造,每年减碳 1 亿吨,参与全球首个光伏灯塔工厂建设;锂电行业,打造全球超高速锂电产线;金属加工和焊接领域,提供全产业链智能化和多种焊接工艺解决方案。在具身智能方面,其 CoDroid EIPTM架构涵盖机器人本体、智能处理模块、感知、驱动及工具等,可应用于 CNC 机床、螺丝锁付、激光工作站、弧焊工作站等场景。


刘扬 VLA重塑物理世界交互范式过程中的机遇与挑战


28.jpg

刘扬 原力无限机器人联合创始人、执行副总裁


精彩亮点


当前,具身智能迎来时代机遇,原力无限以成为“伟大人工智能企业”为愿景,致力于用新科技改变人类生活方式。其中基于“一脑多身”战略的自研VLA技术已经应用在多个具身智能产品之上,并实现了三重创新,涵盖模型架构、数据驱动和空间智能等方面。确保机器人可以丝滑完成各类复杂任务。


面对百万级真机数据缺口和动作控制与决策响应的平衡等问题,原力无限制定了 2025—2030 年技术路线图,规划了多智能体协作等发展方向。原力无限通过开放 SDK 和 API 邀请开发者共建生态,期望实现 “五年内让家庭拥有多个智能体,十年内成为物理世界基础设施” 的目标。


余运清 人形关节模组技术与创新


29.jpg

余运清 湖北斯微特传动有限公司董事长


精彩亮点


斯微特依托强大的研发团队与全产业链生产能力,取得诸多技术突破,如全球首创的低背隙变位曲线设计工艺。其产品涵盖多系列、400 余品类,在人形机器人减速机方面,具备高精度、高扭矩密度、长寿命和低噪音的显著优势,关键技术指标领先部分国际竞品。


在市场竞争中,斯微特凭借国产化供应链带来的成本优势,相比进口产品价格低 30%-50% ;本地化快速响应和定制化开发周期缩短 50% 的服务优势;以及自主专利布局构建的技术壁垒,展现出强劲竞争力。未来,公司将聚焦人形关节模组的微型化与智能化、重载减速机以及常规减速机的国产替代发展方向,并规划高精密 RV 减速机 15 万台的产业化产能。


02机器人蓝皮书发布会


OFweek产业研究中心在会议现场重磅发布了《2025机器人+应用与产业链新一轮加速发展蓝皮书》。


该蓝皮书由OFweek行业研究中心组织编撰,参编单位包括(排名不分先后):灵巧智能、诺达佳、千巡科技、思岚科技、数字华夏、iEi威强电、云迹科技、摇橹船科技、盈连科技、原力无限。


30.jpg


该蓝皮书是2025年机器人行业极具价值的研究资料,通过精准调研终端应用与供应企业数据,解析了机器人产业主要产品的应用特点,并发布了优秀企业榜单。同时,对行业未来热门应用领域、产业动向、需求空间及趋势进行了科学预判,为企业明确发展方向、规划战略提供依据,帮助应用端客户合理选型,进而推动制造业工业数字化产业升级,促进机器人行业快速发展。(在“维科网机器人”公众号消息框发送“蓝皮书”即可领取)


03主题论坛:产业生态与应用创新


郑伟 打造“机器人+”场景驱动解决方案,助力智能生态推动产业升级


31.jpg

郑伟 新松工业机器人解决方案总监


精彩亮点


作为国内最早做工业机器人的厂家之一,新松工业机器人产品丰富多样,广泛应用于汽车、食品、金属加工、造船以及仓储物流等多个领域,拥有4000多家全球客户,并将国货销往海外,出口至40多个国家。在技术创新方面,新松机器人具备高效易用、安全可靠等特点,通过工艺包加持、模块化设计等技术,满足多样化任务需求。


在实际应用中,新松机器人成果显著。在汽车行业,针对车身及零部件焊接、冲压、轮胎搬运等环节开发专属工艺软件包,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食品行业里,纸箱和袋包装拆码垛的自动化操作,优化了仓储管理。此外,新松还提供配置化解决方案,涵盖焊接、打磨、码垛等套机方案。面对未来,新松借助AI技术赋能机器人,探索与标杆客户共同攻关等新合作模式,致力于推动产业升级,构建更美好的机器人应用生态。


Henry Yang 从芯片到应用:安森美自主移动机器人(AMR)技术方案剖析


32.jpg

Henry Yang 安森美AMG战略业务拓展高级经理


精彩亮点


全球机器人市场蓬勃发展,AMR市场增速显著,全球复合年增长率达 30.3%(2021 - 2030 年) ,并广泛应用于仓储、医疗、农业等多个行业。安森美聚焦AMR领域,紧跟技术趋势,运用SLAM与传感器融合、ROS 2等前沿技术,为AMR提供强大技术支撑。 


安森美AMR技术方案涵盖7个子系统:电源分配系统确保稳定供电,电机驱动系统提供高效动力,通信系统实现快速数据传输,锂离子电池充电系统保障能源补给,处理系统具备强大算力,传感器系统实现精准环境感知,LED照明系统满足视觉与指示需求。各子系统协同工作,凭借安森美芯片和传感器的高性能、高可靠性优势,为AMR在不同场景下的稳定运行与高效作业奠定坚实基础,推动行业智能化发展。


陈东 “机器人控制+”领航新质生产力,革新高端应用


33.jpg

陈东  上海新时达机器人有限公司营销总监


精彩亮点


“机器人控制 +” 是新时达的核心发展理念,依托自主研发的机器人技术、丰富易用的行业工艺包、先进的运控外设及生态互联技术,打造出高性能的工业机器人产品。


得益于在信息层、控制层、驱动层、执行层上强大的自研能力,新时达产品历经迭代,控制硬件与软件算法持续升级,技术自主化率高,负载覆盖广,出货量超 5 万台。在激光切割、焊接、码垛等多领域广泛应用,成果显著,如激光切割最小圆径达 2mm、瓦楞纸行业速度最快等,有力推动了各行业的智能化升级。


戴劲 大族(华沿)机器人助力智能制造变革


34.jpg

戴劲 广东华沿机器人有限公司(原大族机器人)汽车BU总经理


精彩亮点


华沿机器人拥有20年电机、伺服器和运动控制经验,实现核心组件自研,赋予产品高精度、高防护、高灵活性等优势。通过独特的双关节模组设计,机器人关节运动范围达 ±360°,重复定位精度可达 ±0.02mm ,还具备 IP66 防护等级和国家防爆认证,适用于多种复杂环境。


在汽车行业,华沿机器人广泛应用于检测、喷涂、螺丝锁付等多个环节,为企业解决了招工难、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显著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此外,在 3C 电子、医疗健康、教育等领域也有成功应用案例,展现出强大的行业适应性。


陈士凯 融合型3D空间感知—赋予无限的智能机器人应用可能


35.jpg

陈士凯 思岚科技创始人&CEO


精彩亮点


专注于为机器人提供空间感知能力的思岚科技,产品涵盖多系列激光雷达、SLAM空间定位解决方案及机器人平台,在轮式2D场景的激光感知技术成熟且应用广泛。


随着应用场景的拓展,思岚科技凭借深厚技术积累,推出AURORA智见系列激光视觉一体化定位导航系统。该系统融合激光与视觉技术,集成AI深度学习能力,可直接输出3D点云和2D高精地图,满足语义理解等复杂需求。思岚科技凭借10余年技术沉淀,实现核心技术自主研发,软硬结合、产业链垂直整合,持续为机器人行业发展注入创新活力,推动产业迈向新高度。


04行业年度评选颁奖典礼


在全天的精彩演讲与《2025机器人+应用与产业链新一轮加速发展蓝皮书》发布结束后,“维科杯·OFweek 2024中国机器人行业年度评选颁奖典礼”如约而至。


评选活动启动后,机器人行业众多知名企业积极报名参与,累计近300个项目提交参评材料。我们秉持公正、客观、公平的原则,历经近半年筹备,对所有报名项目进行初步评审,筛选出符合条件的200+份申请进入线上投票环节。


投票通道开通后,我们累计收到超过10万次有效投票。结合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智军,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副教授闫磊,OFweek行业研究中心运营总监李维维等众多权威专家意见并结合网络投票情况综合考量后,筛选出115 个参评项目入围,最终评出68个参评项目获奖。


在颁奖现场,深圳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特聘教授石大明、OFweek行业研究中心运营总监李维维为获奖的企业和嘉宾进行颁奖。以下为获奖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获奖名单


36.jpg

维科杯·OFweek 2024中国机器人行业

年度创新产品奖


37.jpg

维科杯·OFweek 2024中国机器人行业

核心零部件创新产品奖


38.jpg

维科杯·OFweek2024中国移动机器人

创新产品奖


39.jpg

维科杯·OFweek2024中国工业机器人

创新产品奖


40.jpg

维科杯·OFweek2024中国机器人行业

年度应用创新奖


41.jpg

维科杯·OFweek2024中国机器人行业

年度品牌影响力企业奖


42.jpg

维科杯·OFweek2024中国机器人行业

年度投资价值企业奖


43.jpg

维科杯·OFweek2024中国机器人行业

年度成长力企业奖


44.jpg

维科杯·OFweek2024中国具身智能

新锐品牌奖


45.jpg

维科杯·OFweek2024中国机器人行业

年度卓越供应商奖


46.jpg

维科杯·OFweek2024中国机器人行业

年度技术突破奖


47.jpg

维科杯·OFweek2024中国机器人行业

年度风云人物奖


05 “多元融合”机器人创新展示区


此次盛会不仅主论坛内座无虚席,展示区同样人气爆棚,各参展企业的展台前围满了驻足观摩的专业观众与行业内人士。


48.jpg

49.jpg


斯微特、非夕机器人、灵巧智能、贝能电子、港智创信、算力之光、诺达佳、极海半导体、埃斯顿、思岚科技、千巡科技、荣耀十二家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中亮相,带来了精密传动部件、智能控制方案等核心技术成果。


50.jpg

51.jpg


从静态的技术成果陈列,到动态的供需精准匹配,展示区不仅是企业秀出 “硬实力” 的舞台,更通过面对面的即时沟通,为技术转化、市场拓展搭建起零距离对接平台。


随着68项年度大奖的揭晓和十二家领军企业的创新成果展示,本届大会在热烈的技术研讨与产业对接中圆满收官。从院士的前沿洞察到企业的实战案例,从精密传动部件的技术突破到智能系统的场景落地,每个环节都彰显着中国机器人产业的蓬勃生机。这场汇聚政产学研用各界的年度盛会,不仅见证了国产机器人品牌的市场突围,更开启了"机器人+"生态融合的新篇章。让我们共同期待,在智能制造与具身智能的浪潮中,中国机器人产业将书写出更辉煌的"十四五"答卷。2026,鹏城再会!


相关资讯
威世科技推出CHA0402高频薄膜电阻:突破50GHz性能极限的汽车级解决方案

在5G通信、毫米波雷达及太空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高频电子元件的性能成为系统设计的关键瓶颈。威世科技(Vishay)近日宣布扩充其通过AEC-Q200认证的CHA薄膜电阻系列,新增0402封装尺寸产品(CHA0402),将高频工作范围扩展至50GHz,为汽车电子、航天通信及医疗设备提供突破性的高性能解决方案。

iPhone 17系列前瞻:屏幕尺寸战略调整与关键升级解析

据多方供应链消息及知名行业分析师(如DSCC分析师Ross Young、爆料人“数码闲聊站”)最新披露,苹果计划对2025年发布的iPhone 17系列产品线进行显著调整,其中屏幕尺寸策略的改变将成为基础款机型的核心亮点,并预示着苹果对产品定位的重新思考。

国产高精度闭环磁通门芯片问世,重构新能源电流检测方案

在光伏逆变器高频开关、充电桩大功率动态响应及工业电机驱动的严苛场景中,电流测量的精度与可靠性直接关乎系统能效与安全。伴随新能源与智能制造产业升级,传统霍尔或开环传感器在温漂抑制、抗干扰能力及动态响应上的瓶颈日益凸显,亟需更高性能的集成化解决方案。纳芯微电子最新推出的NSDRV401闭环磁通门信号调节芯片,正是瞄准这一技术高地而生。

第四代Tandem OLED技术突破!LG显示双路布局高端显示器市场

LG Display于6月27日宣布正式启动27英寸OLED显示器面板的全面量产计划,标志着高端显示器市场迎来重大技术革新。该面板基于革命性的第四代Primary RGB Tandem OLED技术,通过红、绿、蓝三原色四层独立堆叠结构,实现1500尼特峰值亮度与280Hz刷新率的卓越性能组合。

美光推出2600 NVMe SSD:QLC存储性能的革命性突破

2025年7月,美光科技(纳斯达克:MU)正式发布专为OEM设计的2600 NVMe SSD。作为高性价比客户端存储解决方案,该产品首次搭载第九代QLC NAND闪存芯片(G9 QLC),结合独家自适应写入技术(Adaptive Write Technology™),在保持QLC成本优势的同时,实现了PCIe 4.0协议下的突破性性能。测试数据显示,其顺序写入速度较同类QLC/TLC产品提升63%,随机写入性能提升49%,为商用及消费级PC用户提供全新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