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DEC重磅发布HBM4标准:2TB/s带宽突破开启AI算力新时代

发布时间:2025-04-18 阅读量:529 来源: 综合自网络 发布人: wenwei

【导读】全球半导体标准制定机构JEDEC于4月17日正式推出革命性高带宽内存HBM4标准,这项被业界称为"AI加速器终极武器"的新规范,在带宽密度、能效比及系统集成度上实现多维突破,标志着高性能计算与生成式AI芯片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3.jpg


<核心性能突破>


作为第四代高带宽内存技术,HBM4在架构设计上采用三大革新策略:


1. 带宽跃升:通过2048-bit超宽接口与8Gb/s信号传输速率的协同优化,实现单堆栈2TB/s的惊人带宽,较HBM3提升近1.5倍,可满足万亿参数AI模型实时推理需求。


2. 通道重构:将独立通道数量翻倍至32个,并首创双伪通道架构,使内存并行存取效率提升200%,尤其适配Transformer架构的随机访问模式。


3. 能效革新:引入动态电压调节技术,支持VDDQ 0.7-0.9V与VDDC 1.0-1.05V多级电源配置,在AI训练场景下可比前代降低23%功耗。


<技术创新亮点>


■ 3D堆叠进化:支持16层堆叠工艺,搭配32Gb核心芯片实现单堆栈64GB容量,较现有方案提升3倍存储密度,为大型语言模型提供经济型内存解决方案

■ 安全架构升级:集成定向刷新管理(DRFM)技术,通过智能监测行激活频率,将Rowhammer攻击防护等级提升至军工级标准

■ 信号完整性突破:采用物理层分离架构,将命令总线与数据总线解耦设计,使信号串扰降低40%,支持未来10Gb/s以上速率演进


<产业生态布局>


三大存储巨头已构建完整技术路线图:三星宣布2025年量产基于TSV 4.0工艺的HBM4产品;SK海力士计划将混合键合技术应用于16层堆叠;美光则聚焦1β制程与纠错算法的整合开发。值得关注的是,HBM4标准特别保留与HBM3控制器的兼容模式,允许企业通过混插配置实现算力平滑升级。


<行业影响前瞻>


据Gartner预测,HBM4的商用化将直接推动AI加速卡市场在2026年突破400亿美元规模。该技术不仅可解决GPT-4级别模型的显存墙问题,其分离总线设计更为存算一体芯片提供底层架构支持。随着AMD Instinct MI400、英伟达B100等下一代加速器陆续采用,数据中心单机柜算力密度有望突破3PFLOPS。


目前JEDEC已开放HBM4完整技术文档下载,包括信号完整性验证方案与热设计指南,预计首批工程样品将于2024Q4面世。这项标准的落地,标志着人工智能硬件正式跨入"内存定义算力"的新纪元。


相关资讯
国产替代新突破!士兰微32位MCU增长36%,全方案变频空调加速量产

4月18日,国内功率半导体龙头企业士兰微(股票代码:600460)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2.2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0.14%;归母净利润2.2亿元,成功实现扭亏为盈。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40元(含税),合计派发6656.29万元。

国产CMOS王者崛起:思特威2024年净利暴增26倍创纪录

4月18日,思特威(SmartSens)交出一份堪称现象级的成绩单:2024年净利润同比狂飙2662%至3.93亿元,营收突破59.68亿元实现翻倍增长;2025年一季度延续高增态势,净利润同比暴涨1264.97%达1.91亿元。在智能手机高阶5000万像素突围、智能驾驶车载传感器放量、安防产品技术反超国际大厂的三重引擎推动下,这家国产图像传感器龙头市占率从三年前的2.1%跃升至4.8%,成为全球CMOS赛道最强劲的「中国加速度」。据中信证券测算,其技术代际差距已从3-5年缩短至1年内,国产替代进程迈入质变阶段。

中国脑机接口技术突破:全链条自主可控,解码大脑重塑未来

脑机接口(BCI)技术正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应用,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新高地。中国科研团队近期在侵入式、半侵入式脑机接口领域实现多项突破,不仅打破关键技术进口依赖,更在全链条自主可控的基础上,将脑机接口的精准解码能力推向国际前沿。从渐冻症患者重获语言交流能力到高位截瘫患者用意念操控游戏,中国技术正为人类脑科学研究和医疗康复开辟全新路径。

金升阳LI(F)75-240W-R2S系列导轨电源上市:高性价比+超薄设计,破解行业供电痛点

近日,金升阳正式发布LI(F)75-240W-R2S系列金属导轨电源,覆盖75W、120W、150W、240W四款功率型号,以“小体积、高性价比、强性能”为核心优势,精准匹配工控、电力、安防等行业对紧凑空间、成本控制及稳定供电的严苛需求,成为工业场景电源方案的革新之选。

康佳重组:挑战、机遇与破局之道——兼论2024年财务数据与行业竞争格局

作为中国最早的家电品牌之一,康佳集团自1980年成立以来,曾凭借彩电业务稳居行业龙头。但在智能化转型与跨界竞争中,其市场份额逐渐被TCL、创维等对手挤压。2023年启动的重组计划,正是应对多重危机的关键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