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4-21 阅读量:488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据4月18日披露的财报显示,寒武纪在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1.74亿元,同比增长65.56%,创下近三年最高增速。尽管全年仍亏损4.52亿元,但较2023年8.48亿元的亏损额已大幅收窄46.7%,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6.18亿元则暴露出现阶段市场拓展的高成本特征。
● 2024全年营收11.74亿元(+65.56%),亏损收窄至4.52亿元
● 2025Q1营收同比暴增4230%达11.11亿元,净利润3.55亿元实现连续两季盈利
● 研发投入强度91.3%,人均研发投入76.2万元领跑行业
● 智能芯片累计出货超1亿片,车路云/智慧铁路等场景商业化加速
一、经营业绩呈现"亏损收窄-盈利爆发"双曲线
据4月18日披露的财报显示,寒武纪在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1.74亿元,同比增长65.56%,创下近三年最高增速。尽管全年仍亏损4.52亿元,但较2023年8.48亿元的亏损额已大幅收窄46.7%,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6.18亿元则暴露出现阶段市场拓展的高成本特征。
转折点出现在2024Q4,公司单季实现净利润2.81亿元,并在2025Q1延续盈利态势:当季营收11.11亿元同比暴涨4230%,接近2023全年营收总和(12.01亿元),净利润3.55亿元同比扭亏,标志着企业正式迈入盈利周期。财报显示,预付款项环比增长25.7%至9.73亿元,存货规模激增56%达27.6亿元,印证下游需求爆发带来的备货激增。
二、技术护城河构筑:91.3%营收投入研发 人均薪酬76.2万元
作为国内AI芯片领域研发投入强度最高的企业,寒武纪2024年研发费用达12.16亿元,占营收比重91.3%,虽同比减少66.23个百分点,但仍远超科创板企业平均值(15%)。研发团队保持741人规模,其中78.95%为硕士及以上学历,尽管人均年薪从91.75万元降至76.2万元,仍保持行业顶尖水平。
技术突破方面,公司已形成完整产品矩阵:
● 终端芯片:1A/1H/1M系列累计集成超1亿台智能设备
● 云端芯片:思元270/290获世界互联网大会等权威认证
● 边缘计算:思元220芯片销量突破百万片
● 前瞻布局:新一代智能处理器微架构进入攻坚阶段
三、商业化落地提速:车路云/大模型/智慧交通多点突破
财报披露,寒武纪在三大领域实现场景突破:
1. 智能交通:中标多地车路云一体化项目,智慧停车系统落地20+城市
2. 轨道交通:智慧货检系统缩短60%货物查验时间,语音购票覆盖超300个高铁站点
3. 大模型生态:训练软件平台支持千亿参数模型开发,推理时延优化40%
值得注意的是,2025Q1营收暴增与ChatGPT引发的全球大模型竞赛高度相关。公司透露,已为12家AI企业提供算力支持,思元370芯片在大模型推理场景的能效比达到15.7TOPS/W,较行业基准提升23%。
四、现金流隐忧与战略抉择
尽管业绩亮眼,财报仍暴露潜在风险:2024年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出扩大至16.18亿元,应收账款季度环比激增164.6%至8.07亿元。对此,管理层表示将采取两项应对措施:
1. 引入战略投资者补充6.5亿元流动资金
2. 调整客户结构,重点拓展回款周期短的政务云市场
行业分析师指出,寒武纪正处于"技术变现"关键期:若能在2025年维持50%以上营收增速,有望在2026年实现全年盈利。随着国产替代政策加码及AI算力需求爆发,这家AI芯片领军企业的战略价值或将迎来重估。
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重构的背景下,台积电(TSMC)的海外投资呈现显著分化。根据2024年股东会年报披露的数据,其美国亚利桑那州工厂连续四年累计亏损达394亿新台币(约88.5亿元人民币),而中国大陆的南京厂同期盈利超800亿新台币(约153.2亿元人民币),成为全球布局中唯一实现持续增长的亮点。
科大讯飞星火X1深度推理大模型于4月20日完成重大升级,成为当前唯一基于全国产化算力训练的推理模型。其在参数效率、行业泛化性及部署成本上实现突破,数学、代码、逻辑推理等核心任务性能对标国际顶流(OpenAI o1、DeepSeek R1),参数规模仅为同类1/10,国产AI自主可控路径再获验证。
全球新能源汽车正经历"功率跃迁",据IDTechEX数据显示,800V高压平台车型的SiC渗透率已达71%,主驱系统正向1200V/450A+高功率架构演进。华润微电子PDBG基于自主SiC IDM平台,创新推出双拓扑结构主驱模块,其DCM/HPD系列产品实测结温控制、均流特性等核心指标已超越国际竞品。
全球半导体封装技术迎来革命性突破。三星集团旗下核心子公司三星电机(SEMCO)于6月12日宣布,其自主研发的玻璃基板技术已进入产业化倒计时阶段,计划在2027年实现规模化量产。这项技术革新将直接冲击价值580亿美元的先进封装市场。
根据Counterpoint Research最新报告,2024年全球量子点薄膜与扩散板市场规模实现42%的同比高速增长,产业规模突破20亿美元。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QD-LCD与MiniLED电视的渗透率提升,以及苹果首次在MacBook Pro系列中应用量子点技术,推动高端显示产业进入技术迭代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