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力斯发布全场景智能安全体系,定义新能源汽车安全新标杆

发布时间:2025-04-28 阅读量:138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2025年4月28日上海讯)在2025年上海国际车展上,赛力斯汽车正式发布全球首个以“场景定义安全”为核心的智能安全体系,通过技术创新与生态协同,构建覆盖“生命保护、车身防护、健康呵护、隐私守护”四大维度的全场景安全矩阵,推动行业从被动防御向主动防护跃迁。该体系依托1300余仿真场景验证与超1100万公里测试数据,系统性重塑智能出行安全标准,标志着中国汽车安全技术迈入“全维智能防护”新纪元。


1.jpg


技术架构:场景驱动安全创新,覆盖全生命周期


赛力斯智能安全体系以用户实际出行场景为核心,提出“全维安全”概念,突破传统“被动安全+主动安全”的二元框架。在研发阶段,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构建1300余项仿真场景,结合超1100万公里实测里程,实现安全验证效率提升40%。智造环节采用全球首条万吨级镁铝合金压铸产线,实现100%自动化焊接与底盘螺栓装配,车身扭转刚度提升至40000N·m/deg,显著优化碰撞能量吸收效率。


四大安全域技术解析


生命保护域:材料科学与智能监控双突破


赛力斯首创720°全维安全架构,搭载全球最大铝合金一体化压铸后车体(已应用于问界M9),并率先实现镁合金压铸技术量产。五层电池防御体系(BMS 5.0)融合电芯级热失控抑制、整车级防火隔离及云端实时监控,配合7×24小时云端安全服务系统,确保电池包在极端工况下的安全冗余。数据显示,问界车型累计行驶124亿公里,纯电占比70%,电池零自燃记录验证技术可靠性。


车身防护域:数据迭代与多模态感知融合


基于海量驾驶数据训练,赛力斯ActiveShield 3.0系统集成5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传感器及8个高清摄像头,前向AEB有效制动距离扩展至120米,侧向防碰撞响应速度达100ms,后向障碍物识别精度提升至5cm级。实际应用中,问界车辆已成功规避潜在碰撞事故超160万次,主动安全性能位居行业前列。


健康呵护域:五感健康座舱与权威认证


问界系列车型采用CN95级空气滤芯、食品级硅胶内饰及防蓝光全景天幕,打造“五感健康座舱”。在中国汽车健康指数测评中,问界M5、M7、M9均获五星认证,M9更以高效净化能力通过“高效净化卫士”认证,车内甲醛浓度低至0.015mg/m³,优于国标10倍。


隐私守护域:四层纵深防御与全生命周期管控


赛力斯构建“云-管-端-芯”四层防御体系,采用量子加密传输、动态VPN隧道及硬件级TEE可信执行环境,实现数据采集脱敏、存储加密与销毁溯源。通过HarmonyOS智能座舱的生物特征数据本地处理机制与零信任架构,用户隐私数据泄露风险降低98%。


行业影响与市场验证


赛力斯智能安全体系已获得国际权威机构认可,问界M9在C-NCAP测试中以93.9%综合得分率刷新历史纪录,荣膺超五星安全认证。杰兰路2024年研究报告显示,问界品牌发展信心指数与净推荐值(NPS)双项第一,用户规模突破60万,海外市场拓展至阿联酋、巴林等区域,印证“安全即豪华”理念的全球化竞争力。


未来展望:安全生态共建与标准输出


赛力斯联合中汽研、华为等机构推动NESTA电安全技术验证体系落地,覆盖充电安全、电磁防护等六大维度。随着《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等新国标实施,赛力斯以场景化安全技术为核心,持续引领行业从“合规性测试”向“品质化评价”升级,为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安全标准提供中国方案。


(本文数据来源:赛力斯汽车研究院、中汽中心安全测试报告、上海车展官方资料)


相关资讯
新能源汽车与工业4.0双重驱动:全球电子分销巨头技术布局揭秘

作为全球电子元器件分销领域的领军者,贸泽电子始终以"技术赋能创新"为核心战略,通过构建覆盖1200余家原厂的供应链网络,为工业自动化、汽车电子、智慧农业等前沿领域提供关键技术支持。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新增物料突破8,000项,其中多项产品体现了行业技术演进的三大方向:

工业级高灵敏度振动传感器V112E的核心竞争力与市场价值

V112E高精度振动传感器以1V/g超高灵敏度与纳米级分辨率为核心突破,重新定义了工业设备健康监测的技术边界。通过钛合金激光密封工艺与陶瓷剪切传感技术,该传感器兼具IP67防护等级与-55~120℃极端环境适应性,攻克了传统产品在高温、潮湿场景下的信号失真与寿命短板。其覆盖半导体制造、能源安全、医疗设备等高价值领域,精准捕捉微米级振动能量,为工业4.0智能化运维提供硬核数据支撑,有望在千亿级传感器市场中占据高端技术制高点。

从“卡脖子”到“自主可控”:裕太微车载TSN交换芯片的四大技术突围

在汽车智能化浪潮下,车载网络带宽需求呈指数级增长,传统总线技术面临瓶颈,车载以太网凭借高带宽、低延迟等优势成为新一代车载通信核心。然而,该领域长期被博通、Marvell等国际巨头垄断,国产化率近乎为零。裕太微电子率先破局,推出中国大陆首款集成自研千兆&百兆PHY的 车规级TSN交换芯片YT9908/9911系列 ,以“全能、可靠、安全、不加价”四大技术优势对标国际一流,填补国产高端车载通信芯片空白。该芯片支持多域时钟同步精度<20纳秒、ASIL-D功能安全认证及国密加密算法,可满足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高实时场景需求,预计2025年带动国内车载以太网芯片市场规模突破293亿元,成为国产汽车芯片突围的关键里程碑。

数据中心需求能否对冲消费电子市场萎缩?

全球半导体产业正面临重大政策风险带来的结构性调整。根据TechInsights最新发布的产业预测模型显示,美国关税政策的多维影响将重塑全球半导体供应链格局。基于动态关税情景模拟,研究机构绘制出三种潜在发展路径,揭示出不同政策强度下市场演变的深层逻辑。

国产六维力传感器技术突破:从航天到人形机器人的跨越

在机器人智能化与精密制造的浪潮下,六维力传感器的微型化与高精度成为突破行业瓶颈的关键。宇立仪器全新发布的M3701F1六维力传感器,以6mm直径/1g重量的极致尺寸,攻克传统传感器难以兼顾的“维间耦合干扰”“微型化标定”等技术难题,将国产精度提升至≤0.5%F.S,成本降低至进口产品的30%。这一突破不仅为医疗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等场景提供毫米级力控解决方案,更推动国产传感器实现从“跟随”到“领跑”的跨越。据预测,2025年国内市场规模将突破15亿元,国产化率有望提升至60%,技术壁垒与产业链协同将成为下一阶段竞争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