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联合英伟达重塑数据中心生态,ARM架构能否颠覆传统格局?

发布时间:2025-05-19 阅读量:1030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2025年5月19日,高通正式宣布将基于英伟达技术开发定制化数据中心CPU,以实现与后者AI芯片的高效协同。这一合作标志着两家科技巨头在算力领域的深度融合,同时也是ARM架构向传统x86主导的数据中心市场发起的又一次冲锋。本文将结合技术演进与行业格局,分析此次合作的战略意义及潜在影响。


12.jpg


合作背景与技术协同


1. 高通重返数据中心市场的野心


早在2010年代,高通便启动了基于ARM架构的数据中心CPU研发,并与Meta展开测试,但因成本和法律问题搁浅。2021年收购前苹果芯片设计团队后,该项目重启,并于近期与沙特AI公司Humain达成合作。此次借助英伟达的Grace CPU架构及NVLink-C2C互连技术,高通的新处理器将实现与英伟达GPU的超低延迟通信,提升AI训练与推理效率。


2. 英伟达的生态扩张


英伟达凭借GPU在AI市场的绝对优势,正通过Grace CPU构建全栈算力体系。其NVLink-C2C技术可提供高达900 GB/s的带宽,远超传统PCIe Gen5的7倍,实现CPU与GPU内存的硬件级一致性。这种技术协同为高通芯片提供了底层支撑,也巩固了英伟达在异构计算领域的领导地位。


战略布局与行业影响


1. 挑战x86传统势力


当前数据中心CPU市场由英特尔(50%)和AMD(30%)主导,但ARM阵营正加速渗透。2025年,高通、英伟达、联发科等厂商计划推出多款ARM架构处理器,覆盖从PC到服务器的全场景。高通骁龙X Elite在PC端已展现能效优势,此次进军数据中心将进一步挤压x86份额。


2. Meta的潜在角色转换


Meta曾测试过高通的早期数据中心芯片AI 100,虽因软件生态不足终止合作,但其对定制化算力的需求未减。近期Meta宣布自研MTIA芯片,同时与多个芯片厂商保持合作。高通若能在软件适配与稳定性上突破,或重新成为Meta的重要供应商。


3. 中东市场的算力博弈


沙特AI公司Humain成为关键变量,其同时与高通、英伟达、AMD及AWS达成超百亿美元合作,计划建设500兆瓦AI数据中心。这一布局不仅为高通提供了落地场景,也凸显中东国家在AI基础设施领域的战略投入。


未来趋势与挑战


1. ARM生态的成熟度考验


尽管ARM在移动端占据绝对优势,但数据中心需要更完善的软件栈支持。英伟达的CUDA生态已验证其价值,而高通需解决开发者工具链、编译器优化等短板。


2. 行业竞争白热化


除传统巨头外,中国厂商如海光信息、龙芯中科正加速国产替代,2024年国内CPU市场规模已达2326亿元。全球范围内,AMD凭借Instinct MI325X在内存性能上对标英伟达,而英特尔则试图通过第五代Xeon芯片挽回颓势。


3. 能效与成本的平衡


数据中心电力成本占总运营支出的40%以上,高通的低功耗基因或成差异化优势。其AI 100芯片曾以“每瓦性能”打动Meta,新一代产品若延续这一特性,可能颠覆传统能效标准。


相关资讯
CPU、GPU、NPU、FPGA的核心差异与应用分析

本文将深入解析CPU/GPU/NPU/FPGA四大核心处理器的核心差异与应用区别

边缘计算盒子:物联网落地的关键引擎与核心技术优势剖析

边缘计算盒子是集成了计算、存储、网络连接及特定边缘功能的硬件设备

国产光刻机突破性进展!稳顶聚芯首台高精度步进式光刻机成功出厂

本文将详细介绍传统PLC与ARM控制器的架构与应用区别

内存市场格局生变:DDR5持续涨价!

2025年第四季度旧制度DRAM价格涨幅依旧客观,但DDR5的涨势已经变得更为强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