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5-20 阅读量:106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在全球汽车智能化浪潮下,车载芯片正成为产业链竞争的核心战场。国科微近期在接受机构调研时透露,公司已完成多款车规级AI芯片和SerDes芯片的研发测试,并通过ISO26262 ASIL B功能安全认证,标志着国产芯片企业在智能驾驶领域实现关键技术突破。本文将结合行业趋势与企业动态,分析其技术布局与市场前景。
一、车载芯片市场迎来结构性机遇
根据观研天下数据,2023年全球车载SerDes芯片市场规模达4.47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突破16.7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0.7%。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2023年贡献了30.2%的份额,预计2030年占比将提升至36%。这一增长背后,L3级以上自动驾驶渗透率提升至28%,驱动高算力AI芯片需求激增。国科微当前量产的AI芯片覆盖0.5-4TOPS算力,支持800万像素摄像头处理,并创新性地实现RGBIR数据算法优化,满足DMS/OMS舱内监测需求。
二、核心技术突破构建竞争壁垒
在SerDes领域,国科微推出GK1360V100(串行)与GK1361V100(解串)芯片组,正向传输速率达6.4Gbps,传输距离突破15米,已通过AEC-Q100 Grade 2认证。该技术可支持15路摄像头数据同步传输,解决传统CAN总线带宽不足的痛点。相较ADI、TI等国际厂商90%的市场垄断,本土企业通过差异化协议创新实现突围。例如,龙迅股份自研协议实现8.1Gbps高速传输,裕太微则聚焦MIPI A-PHY协议研发,形成技术多点突破。
三、全产业链协同的生态战略
国科微采取"点线面"市场渗透策略:以智能座舱为切入点,向ADAS域扩展,最终覆盖整车电子架构。2025年规划中,公司将推出GK7606V1等四大产品系列,形成从高端到低端的完整覆盖。在生态构建方面,其Wi-Fi 6芯片已完成客户导入,并启动Wi-Fi 7预研,同时推动开放鸿蒙系统在商显、教育等场景落地,实现"芯片+系统+算法"的垂直整合。
四、未来挑战与行业趋势
尽管技术进步显著,车载芯片仍面临三大挑战:1)功能安全标准持续升级,ISO 21448预期功能安全标准将于2025年在欧盟强制执行;2)7nm以下先进制程被国际巨头垄断,本土企业多在14-28nm中端市场布局;3)中美技术脱钩背景下,RISC-V架构渗透率提升至19%,倒逼自主IP研发加速。对此,国科微计划通过Chiplet技术实现算力弹性扩展,并加大NPU IP核授权业务,预计该领域2025年市场规模同比增长67%。
结语:
在智能驾驶"算力军备竞赛"中,国产芯片企业正从跟随者转变为规则制定者。随着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300万辆,本土化验证窗口期的开启,以国科微为代表的企业有望改写全球车载芯片产业格局。未来竞争焦点将转向"功能安全认证体系+产能供应链+跨域融合方案"的全维度较量。
2025年5月20日,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通过微博宣布,小米自主研发的3nm旗舰芯片“玄戒O1”已进入大规模量产阶段,并计划于5月22日发布会上推出搭载该芯片的高端旗舰手机小米15S Pro和OLED平板7 Ultra。这一突破标志着中国芯片设计能力正式跻身全球第一梯队,成为继苹果、高通、联发科之后全球第四家掌握3nm手机SoC技术的企业。
全球存储产业在2025年上半年经历了显著的价格波动周期,呈现典型的"V型"复苏态势。据TrendForce最新市场监测数据显示,五大NAND Flash头部厂商(三星、SK海力士、美光、铠侠、西部数据)于二季度联合实施产能调控策略,将稼动率下调10-15个百分点,这一战略性减产措施有效缓解了市场库存压力。存储器现货价格指数显示,NAND Flash产品价格在Q2实现3-8%的环比涨幅,成功扭转连续三个季度的下行趋势。
2025年5月20日,东芝电子元件及存储装置株式会社(以下简称“东芝”)宣布推出四款650V碳化硅(SiC)MOSFET器件——TW031V65C、TW054V65C、TW092V65C和TW123V65C。这些产品基于第三代SiC MOSFET技术,采用创新的DFN8×8表贴封装,显著提升了功率密度和开关效率,主要面向工业设备中的开关电源、光伏逆变器及电动汽车充电站等高增长领域。
在全球智能化转型加速的背景下,贸泽电子作为全球领先的电子元器件代理商,今日宣布正式开放Renesas Electronics RZ/V2N嵌入式AI微处理器的全球供货。这款采用创新架构的处理器专为视觉AI应用场景深度优化,通过集成式异构计算方案,成功在算力密度与能效比之间取得突破性平衡,其15 TOPS的AI推理性能搭配10 TOPS/W的能效表现,为工业视觉、移动机器人等边缘计算领域带来全新解决方案。
2025年5月16日,北京电擎科技有限公司在第三届先进技术成果转化大会上正式发布AGS1000型航空发电系统。作为我国首型兆瓦级全风冷、高功率密度航空发电系统,该产品实现了从材料到核心部件的100%国产化,标志着我国在航空混合电推进领域迈入国际领先梯队。本文将从技术优势、竞争对比、创新突破、应用场景及市场前景等多维度,解析这一跨时代产品的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