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仪器启动史上最大规模涨价,中国芯片供应链加速重构

发布时间:2025-08-8 阅读量:3008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wenwei

【导读】2025年8月,全球模拟芯片龙头德州仪器(TI)对中国客户启动覆盖超6万款产品的价格调整,涨幅达10%-30%,远超6月仅3300款产品的定向调价规模。尽管官方通知生效日为8月15日,部分客户反馈新定价已于8月4日提前执行。此次涨价涵盖工业控制、汽车电子、消费电子及通信设备全品类,其中41.3%的产品涨幅超30%,工业级数字隔离器和车规电源管理芯片(PMIC)成为重灾区,涨幅普遍超过25%。


2.jpg


驱动因素:成本压力与政策变革双重夹击


涨价直接诱因是特朗普政府推动的制造业回流政策推高美国本土制造成本,叠加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CSIA)4月实施的芯片原产地追溯新规。该规则要求以晶圆流片地作为关税征收依据,使每颗进口芯片需提供“出生证明”,美系芯片因流片环节集中于美国本土工厂,面临125%的额外关税成本。德州仪器财报显示,其中国市场利润率长期低于全球均值,此次转向“盈利优先”策略标志着过去三年以价格战维持份额的阶段终结。


产业链冲击:工业与汽车领域承压最重


  ●  工业控制芯片:占TI产品组合超40%,16位ADC芯片价格从3.20美元涨至4.10美元(涨幅28%),老旧型号LDO涨幅达30%。

  ●  汽车电子芯片: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BMS)隔离器涨价22%,车载电源管理IC涨幅18%-25%,直接影响中国新能源汽车制造成本。

  ●  消费与通信芯片:快充IC和射频前端芯片涨幅5%-15%,冲击中下游终端厂商利润。


国产替代窗口开启,本土厂商加速布局


此次涨价触发供应链紧急调整:


1. 替代空间扩大:国内模拟芯片厂商市场份额约40%,在技术迭代较慢的工控和车规领域具备快速替代能力。圣邦股份、思瑞浦等企业已推出兼容TI的电源管理和信号链产品,中微爱芯的逻辑芯片通过AEC-Q100认证进入车载供应链。

2. 资本市场反应:科创芯片指数单日上涨1.04%,东芯股份涨停,反映投资者对国产替代进程的乐观预期。

3. 长期格局重塑:分析师指出,TI涨价或引发ADI等美企跟风,进一步加速中国下游厂商的“去美化”采购策略,本土晶圆厂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有望承接转单。


全球供应链面临重构风险


美国拟对进口芯片加征100%关税的政策加剧不确定性。若实施,中国出口至美国的低端芯片(占美市场份额1.3%)将受冲击,但美国本土制造同样依赖进口中间品,通胀压力可能削弱其跨国企业竞争力。中国前7个月对美贸易额下降11.1%,外贸占比降至9.4%,内需市场与国产替代正成为对冲外部风险的核心支柱。


相关资讯
CPU、GPU、NPU、FPGA的核心差异与应用分析

本文将深入解析CPU/GPU/NPU/FPGA四大核心处理器的核心差异与应用区别

边缘计算盒子:物联网落地的关键引擎与核心技术优势剖析

边缘计算盒子是集成了计算、存储、网络连接及特定边缘功能的硬件设备

国产光刻机突破性进展!稳顶聚芯首台高精度步进式光刻机成功出厂

本文将详细介绍传统PLC与ARM控制器的架构与应用区别

内存市场格局生变:DDR5持续涨价!

2025年第四季度旧制度DRAM价格涨幅依旧客观,但DDR5的涨势已经变得更为强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