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高层战略分歧曝光:代工业务存废引发董事会博弈

发布时间:2025-08-10 阅读量:368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wenwei

【导读】据《华尔街日报》8月9日报道,英特尔公司董事会内部近期围绕其核心的代工制造业务(IFS)的未来发展方向产生了显著分歧。报道指出,董事会主席弗兰克·耶利(Frank Yeary)在今年早些时候曾积极推动一项计划,意图将英特尔的代工制造部门分拆为独立实体,甚至考虑将其部分或全部出售给全球晶圆代工龙头台积电(TSMC)。


2.jpg


这一提议遭到了今年3月刚刚上任的英特尔首席执行官陈立武(Lip-Bu Tan)的强烈反对。陈立武认为,维持并强化公司内部的先进芯片制造能力对于英特尔保持长期竞争力至关重要。他强调,这不仅关乎英特尔自身的市场地位,也涉及维护美国半导体供应链的韧性与安全,避免过度依赖台积电或三星等海外代工巨头。


战略冲突与内部压力


报道称,由于部分董事会成员支持耶利的观点,导致董事会内部出现冲突。这场争论最终导致陈立武提出的一些战略举措未能获得充分支持。尽管英特尔董事会目前仍公开表示支持陈立武的领导,但知情人士透露,陈立武在公司内部和外部投资者群体中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其坚持保留并发展自有制造业务的战略决策正受到审视。


此前市场已有传闻猜测英特尔可能对其代工业务进行调整。一种方案是将其分拆为独立公司,由英特尔、台积电以及博通或英伟达等大型无晶圆厂芯片设计公司共同持股。另一种更激进的方案则是将代工业务整体或部分出售给台积电,并由后者接管运营和战略控制权,同时承担改进英特尔现有制造工艺(如Intel 3和Intel 18A)的责任。英特尔官方从未证实过这些传闻的具体细节。


交易可行性存疑:技术与商业双重挑战


然而,无论是分拆还是出售给台积电,其可行性均面临严峻的技术与商业障碍。台积电方面的高管曾公开表示,公司并无兴趣收购英特尔的晶圆厂或制造资产。


  ●  技术层面: 台积电的技术团队缺乏英特尔基于极紫外光刻(EUV)的特定工艺流程经验,接手后帮助英特尔改进其先进制程节点(如Intel 3和Intel 18A)将异常困难。这些节点已被英特尔自身及部分第三方客户采用,技术转移过程极其复杂。尽管英特尔和台积电都使用ASML的EUV光刻机以及应用材料、科磊(KLA)、泛林集团(Lam Research)等供应商的设备,但两家公司在工具配置、校准标准、工艺配方(Recipe)以及供应商特定模块上存在显著差异。此外,在关键的蚀刻、沉积方法、材料(如光刻胶、蚀刻化学品)的选择和使用上,两家巨头也各有体系。供应商名单的不同意味着台积电认证的材料未必能在英特尔的产线上稳定运行。即使是生产环境中的细微变化(如气流、温度稳定性、掩模处理)也可能导致芯片尺寸和电气特性的偏差,使得技术转移成本高昂且风险巨大。


  ●  商业层面: 台积电作为英特尔的直接竞争对手,缺乏动力去帮助后者完善其芯片制造能力。同时,台积电对投入数十亿美元巨资接手并改造英特尔的美国晶圆厂持谨慎态度,尤其是在无法确保这些工厂未来能获得充足订单并实现盈利的情况下。此外,英特尔在美国的现有EUV产能规模,即使被台积电接手,也难以同时满足英特尔自身(若转为客户)和台积电现有庞大客户群的需求。


最新动态与展望


这场围绕英特尔“IDM 2.0”战略核心——自有先进制造——的争论,凸显了公司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的内外挑战。陈立武的坚持反映了对地缘政治风险和供应链安全的考量,而耶利等董事的观点则可能更侧重于财务优化和聚焦设计优势。随着美国《芯片与科学法案》补贴的逐步落地,英特尔在美国本土的制造投资也受到更广泛的关注。董事会的最终决策,将深刻影响英特尔未来的竞争格局和全球半导体产业的版图。目前,英特尔官方尚未就《华尔街日报》报道的具体细节发表评论。


相关资讯
CPU、GPU、NPU、FPGA的核心差异与应用分析

本文将深入解析CPU/GPU/NPU/FPGA四大核心处理器的核心差异与应用区别

边缘计算盒子:物联网落地的关键引擎与核心技术优势剖析

边缘计算盒子是集成了计算、存储、网络连接及特定边缘功能的硬件设备

国产光刻机突破性进展!稳顶聚芯首台高精度步进式光刻机成功出厂

本文将详细介绍传统PLC与ARM控制器的架构与应用区别

内存市场格局生变:DDR5持续涨价!

2025年第四季度旧制度DRAM价格涨幅依旧客观,但DDR5的涨势已经变得更为强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