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10 阅读量:567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wenwei
【导读】202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经历了一次明显的周期性调整。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全年新装机量约为52.3万台,较上年下滑约3%。这是近年来该市场罕见出现的负增长,反映出多重经济与技术周期叠加下的复杂局面。
区域市场:亚欧美齐降 中国逆势领跑
市场萎缩呈现普遍性。按区域划分,全球三大市场均录得下降:传统制造业重镇的亚洲市场尽管降幅最小,但仍录得约2%的下降;欧洲市场受制于部分主要经济体的需求疲软和产业调整,下滑幅度达6%;美洲市场则因高利率环境及部分投资延迟等影响,表现最为低迷,跌幅接近9%。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市场展现出强劲韧性,成为全球市场唯一增长的亮点。根据IFR的数据,中国2024年工业机器人新装机量预计达到约29万台,同比增长5%。这一增长使其在全球市场的份额由2023年的51%进一步提升至约54%,市场主导地位持续巩固。
下游行业:结构性分化显现
从下游应用行业来看,电子制造业与汽车制造业依然是工业机器人的两大核心需求领域,共同占据了市场的主要份额。2024年,行业内部呈现结构性分化:
● 电子行业:保持微弱增长态势。其增长动能主要源于集成电路、半导体制造以及先进芯片封装等领域对高精度、洁净环境自动化设备的需求持续旺盛。这些关键零部件产业的扩产与技术迭代升级,直接拉动了相关工业机器人的部署。
● 汽车行业:经历了显著下滑。作为传统上用量最大的单一行业,其投资节奏放缓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包括部分车企的电动化转型调整期、全球供应链重构的阶段性影响以及总体需求的波动。
● 其他领域:金属与机械制造行业稳居全球第三大应用市场。与此同时,塑料与橡胶制品、化学品(特别是锂电池材料)、食品与饮料等行业的机器人应用呈现积极的增长势头。这些行业对柔性化生产、食品安全、高效物流以及处理危险/枯燥任务的需求不断提升,成为市场增长的新兴驱动力。
市场动能:技术与供应链自主推动中国增长
中国市场的逆势增长并非偶然,其背后有深层次的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支撑:
1. 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跃进:中国在该领域的产能扩张和技术攻坚持续加速,对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环节所需的高端精密机器人(如SCARA、Delta、晶圆搬运机器人)需求激增。这是驱动电子行业乃至整个工业机器人市场增长的核心引擎。
2. 产业链韧性与国产化推进:面对全球供应链挑战,中国制造业加速推进自动化升级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并保障供应链安全。国内工业机器人本体及核心零部件厂商(如减速器、伺服系统)的技术突破和市占率提升,为更广泛的应用提供了性价比支撑。
3. 政策与需求双重驱动:国家层面持续推动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发展,叠加新能源汽车、光伏、锂电池等战略新兴产业庞大的产能建设和升级需求,共同形成了强大的市场拉动力。
展望:挑战蕴藏机遇 智能化与新兴领域是未来
展望未来,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短期仍面临宏观经济环境、地缘政治等不确定性的挑战。然而,长期增长的基础未变:
● 技术演进:人工智能(AI)、机器视觉与机器人技术的深度融合,正催生新一代更智能、更易用、更灵活的工业机器人。
● 应用深化与拓展:劳动力短缺、质量要求提升及柔性制造需求将持续驱动工业机器人在现有行业的渗透率提升(如汽车、3C的装配环节),并加速向医疗健康、物流仓储、建筑、农业等更广阔领域的拓展。
● 新兴经济体工业化:如东南亚、印度等地区的制造业升级,将成为未来中长期增长的重要潜力市场。
总结
202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尽管整体承压下行,但深刻的结构性变化与区域分化已然显现。中国凭借在半导体、芯片等关键领域的强劲发展势头和全产业链优势,成功实现逆势增长,对稳定全球市场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引擎”作用。智能化技术革新与新兴应用场景的开拓,将为市场复苏与长期增长注入核心动力。
本文将深入解析CPU/GPU/NPU/FPGA四大核心处理器的核心差异与应用区别
边缘计算盒子是集成了计算、存储、网络连接及特定边缘功能的硬件设备
本文将详细介绍传统PLC与ARM控制器的架构与应用区别
高通第五代晓龙8至尊版发布
2025年第四季度旧制度DRAM价格涨幅依旧客观,但DDR5的涨势已经变得更为强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