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例!深圳破获特大进口假芯片案:废旧芯片“整容”流入汽车电子,黑产链条触目惊心

发布时间:2025-10-29 阅读量:263 来源: 发布人: bebop

近日,一则重磅消息震动中国半导体产业界:深圳市南山派出所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历经四个月缜密侦查,成功摧毁一个伪造国际知名芯片品牌的犯罪团伙,抓获以王某、邓某霞为首的核心成员,现场查获大量假冒芯片及激光刻字等制假设备。此案不仅涉案金额巨大,更因其为国内首例针对进口假芯片的重大刑事案件而引发广泛关注。

wechat_2025-10-29_112204_408.png

这起案件的背后,是一条从废旧芯片回收、技术“整容”到跨境销售的完整黑色产业链。其产品已悄然流入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等关键领域,严重威胁国家产业链安全与公共生命财产安全,令人不寒而栗。


一、废旧芯片“整容”上阵,假货流入关键产业

据法治中国网披露,该犯罪团伙精准瞄准了我国高端芯片长期存在的供给缺口。在国产芯片尚未完全实现自主可控的背景下,许多企业依赖进口芯片维持生产,尤其是汽车电子、高端工控设备等领域对英飞凌(Infineon)、德州仪器(Texas Instruments)、诺西昂德(Nordic,文中或为“诺亚德”音译)等国际品牌芯片需求旺盛。

正是这一市场“痛点”,被不法分子钻了空子。以王某、邓某霞为核心的团伙,建立起一套高度组织化的黑产链条:首先从电子废弃物中回收废旧芯片,再通过激光打磨、重新刻字、涂层覆盖等精密工艺,将低价值、已淘汰的芯片“改头换面”,伪装成上述国际品牌的高端型号。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些假芯片并非粗制滥造的“地摊货”,而是具备一定技术伪装能力的“高仿品”。为增强迷惑性,团伙还虚构“欧洲代理商”身份,注册深圳市中宝某大半导体有限公司等多家空壳企业作为掩护,采用“订单式生产”模式,精准对接国内有采购需求的企业客户。

办案人员透露,部分假芯片甚至通过了初步的质检流程,流入正规供应链体系。一旦嵌入汽车的ABS系统、安全气囊控制模块或工业自动化PLC控制器中,其稳定性无法保障,极可能在关键时刻失效,轻则导致设备宕机、产线瘫痪,重则引发交通事故或重大安全事故。

“这类假芯片的危害,远超普通假冒商品。” 一位不愿具名的半导体行业专家指出,“它不是影响用户体验,而是直接威胁生命安全。我们不能再把假芯片当成‘小打小闹’的商业欺诈,而应视为系统性风险。”


二、大数据精准溯源,跨区域协同破局

如此隐蔽的犯罪链条,是如何被侦破的?

今年6月,南山派出所接到一家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报案:其采购的某批次英飞凌MCU芯片在高温测试中频繁失效,经原厂鉴定确认为假冒产品。这一线索迅速引起警方重视,随即启动专项侦查。

面对犯罪团伙频繁更换公司名称、分散客户资源、跨区域收发货、多账户结算等反侦查手段,公安机关创新采用“大数据+协同执法”模式。依托智慧警务平台,对异常芯片的流通轨迹、资金流向、物流信息进行深度建模分析,逐步还原出一条从深圳龙华某加工窝点,经南山仓储中转,最终销往长三角、珠三角多家企业的完整链条。

尤为关键的是,警方联合南山、龙华、福田三地市场监管部门成立跨区域协同专班,打破行政壁垒,实现信息共享与执法联动。这种“公安+市监”双轨并进的机制,有效破解了以往因职责分散导致的监管盲区。

10月中旬,在充分掌握证据后,收网行动在多个区域同步展开。执法人员兵分多路,一举捣毁位于龙华的生产窝点、南山的仓储中心及福田的销售办公点,现场查获假冒芯片数万颗、激光刻字机、芯片测试仪等专业设备数十台,冻结涉案资金数百万元。

“他们甚至建立了‘客户分级’制度,对大客户供应‘高仿版’,对小客户则用更廉价的‘通版’芯片应付。” 办案民警介绍,“这种精细化运营,说明其已形成成熟的黑产商业模式。”


三、首建海外溯源机制,知识产权保护迈出关键一步

此案的突破性意义,不仅在于打击了犯罪,更在于开创了跨境知识产权执法协作的新范式

在侦查过程中,公安机关首次与英飞凌、德州仪器等海外芯片原厂建立直接溯源协作机制。通过获取正品芯片的技术参数、封装工艺、晶圆批次等核心数据,与查获的假冒产品进行比对,精准识别出其在金属层结构、电气特性等方面的细微差异,从而锁定造假工艺特征。

这一做法填补了我国在进口芯片打假领域缺乏技术验证标准的空白。以往,由于缺乏原厂技术支持,执法部门往往只能依靠外观判断或企业单方鉴定,证据效力有限。而此次通过国际协作获取的“技术锚点”,使案件证据链更加完整,也为未来类似案件提供了可复制的执法模板。

“这是知识产权刑事保护的一次重要升级。” 最高人民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评价称,“特别是在高端制造业领域,我们必须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打假标准,才能真正守护创新成果。”


四、筑牢产业链安全防线,国产芯片迎来“净化期”

当前,我国正处在芯片产业自主化攻坚的关键阶段。尽管近年来在成熟制程、设计工具、封装测试等领域取得长足进步,但高端芯片“卡脖子”问题仍未彻底解决。在此背景下,假冒进口芯片的泛滥无异于“劣币驱逐良币”,不仅损害国际品牌商誉,更挤压了国产芯片的成长空间。

一方面,部分企业为降低成本,主动采购价格低廉的假芯片,导致对国产正规产品的采购意愿下降;另一方面,一旦假芯片引发事故,公众容易将责任归咎于“国产替代不成熟”,进一步打击市场信心。

因此,此案的侦破不仅是执法胜利,更是一次产业生态的“清淤行动”。它向市场释放明确信号:任何企图通过造假牟利、破坏供应链安全的行为,都将面临法律严惩。

据悉,有关部门将以本案为契机,加快推进芯片全流程溯源体系建设。未来或将引入区块链、数字身份标识、唯一码追踪等技术手段,实现从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到终端应用的全生命周期监管。同时,推动建立“黑名单”制度,对涉假企业实施联合惩戒,切断其再生能力。


五、警钟长鸣:产业链安全需全社会共治

这起特大假芯片案虽已被破获,但其暴露的问题值得深思。在高端电子元器件领域,监管仍存在盲区,企业采购环节缺乏强制性验真机制,二手元器件市场管理松散,都为假货提供了生存土壤。

专家建议,应从三方面加强治理:

  1. 强化源头管控,规范电子废弃物回收渠道,严禁非法拆解与翻新;

  2. 压实企业责任,要求关键领域企业建立芯片采购溯源台账,纳入安全生产审查;

  3. 推动行业自律,鼓励建立第三方芯片鉴定平台,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验真服务。

芯片是现代工业的“粮食”,其安全关乎国计民生。此次深圳破获的假芯片大案,既是一次成功的执法亮剑,也是一记响亮的警钟。唯有政府、企业、行业组织多方协同,才能真正筑牢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防线,为国产芯片的崛起保驾护航。


相关资讯
11.23万人次见证!2025湾芯展收官,600家展商共绘半导体产业新图景​

10月17日,2025湾区半导体产业生态博览会(2025湾芯展)在深圳会展中心(福田)圆满收官。全球600多家展商、超30场论坛,在6万平方米的展区内,打造一场“不一样的展会”,呈现出“不一样的精彩”。本届展会人气火爆,展期三天累计接待总量达到11.23万人次。参展企业集中发布年度新品数约2500件,新品发布与商业合作收获颇丰。

高压到低压DC-DC转换器在新能源汽车、工业PLC系统重的应用

DC-DC转换器通过高效的电力电子技术,将输入的高直流电压转换为所需的低直流电压,确保整个系统协调、稳定、高效地运行

电源管理IC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具体应用:驱动未来的“能量中枢”

在新能源汽车中,高压动力电池是核心能源,而电池管理系统(BMS)则是保障其安全、可靠、长寿命运行的“大脑”,其中电源管理IC是BMS的关键组成部分。

电源管理IC分类与应用全景解析

电源管理IC主要功能是管理电子系统中的电能分配、转换和监控

高性能新能源汽车PDU智能配电方案的五大技术优势与全场景应用解析

传统PDU难以满足高功率输出、多系统协同与智能化控制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