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1-12 阅读量:57 来源: 发布人: bebop
在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加速重构的背景下,一则重磅消息再度搅动存储市场——韩国存储巨头SK海力士正与日本NAND闪存领军企业铠侠(Kioxia)展开初步收购磋商。若交易最终落地,不仅将重塑全球NAND闪存市场格局,更可能成为AI驱动下新一代高带宽存储技术竞争的关键转折点。
SK海力士与铠侠的渊源可追溯至2017年东芝存储业务剥离风波。彼时,东芝因财务危机被迫出售核心内存资产,SK海力士虽未在竞购战中胜出,却通过26.7亿美元的复合投资工具——包括基金注资与可转债——获得对新成立的铠侠最高达14%的潜在股权,成功跻身其战略投资者行列。
这一布局远非简单的财务投资。彼时SK海力士在NAND领域尚处追赶阶段,而铠侠凭借深厚的3D NAND技术积累和先进产能布局,恰好补足其短板。双方由此形成显著互补效应,为后续深度合作埋下伏笔。
2021年起,铠侠与西部数据(WD)酝酿合并的消息震动业界。一旦成行,新实体将拥有逼近三星的市场份额,直接威胁SK海力士的行业地位。面对这一潜在威胁,SK海力士果断出手,凭借其在铠侠中的股东身份施加影响,最终促使该合并计划于2023年10月宣告终止。
业内普遍认为,此举是SK海力士为维护自身在NAND市场话语权的关键一招。若WD与铠侠联手,SK海力士恐将被边缘化,在技术标准制定、产能调配等核心议题上丧失主动权。阻击成功后,SK海力士得以维持“三星—SK海力士(含Solidigm)—铠侠”三足鼎立的市场格局,为其后续整合争取了宝贵时间窗口。
进入2025年,双方合作迈入技术协同新阶段。5月,SK海力士与铠侠联合发布基于碳基半导体选择器的突破性技术,通过创新碳层结构有效突破3D NAND堆叠密度瓶颈,为实现500层以上堆叠铺平道路。
在AI驱动的高带宽闪存(HBF)赛道,双方亦形成“合纵连横”之势。SK海力士在2025年OCP全球峰会上推出“AIN B”解决方案,将NAND与类HBM堆叠架构融合,专攻数据中心高带宽场景;铠侠则同步推进双线战略:一方面参与SK主导的HBF标准化研发,另一方面独立开发“闪存珠子”架构,通过PCIe 6.0接口实现5TB容量与64GBps传输速率,并携手英伟达布局PCIe 7.0超高速AI SSD,预计2027年量产。
强劲的技术协同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商业回报。2025年第三季度,SK海力士创下历史最佳财报:营收达24.45万亿韩元(同比增长39%),净利润暴增119%至12.6万亿韩元,净利率高达52%。其中,HBM业务在DRAM收入中占比已超40%,2024年同比激增450%,2025年有望再度翻倍。尽管NAND出货量环比微降,但企业级eSSD收入仍增长4.7%。截至三季度末,公司现金储备攀升至27.9万亿韩元,为潜在并购提供充足弹药。
相比之下,铠侠呈现稳健复苏态势。2025年Q2 NAND营收环比增长11.4%至21.4亿美元,主要受益于AI服务器对高性能SSD的需求激增。“闪存珠子”原型机已获谷歌云实验室测试订单,技术商业化路径逐步清晰。
从市场份额看,SK海力士(含Solidigm)2025年Q2 NAND市占率达21.1%,铠侠稳定在19%左右,两者合计近40%,但仍落后于三星的28%。对SK海力士而言,并购铠侠仍是缩小差距、挑战龙头地位的核心战略选项。
尽管战略协同日益紧密,SK海力士全面收购铠侠仍面临多重现实挑战:
其一,股权与估值约束。 根据现有协议,SK海力士在2028年前投票权不得超过15%。即便行使全部可转债,持股比例也仅能提升至15%,且需按当前市价支付溢价。而铠侠股价在2025年9月单月暴涨70%,大幅推高收购成本。
其二,监管风险高企。 若交易完成,双方NAND合计市占率将突破40%,远超欧美反垄断审查的“安全线”。尤其在美日半导体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日本政府极可能以“技术安全”或“产业自主”为由干预——铠侠掌握的3D NAND核心专利及广岛工厂产能,被视为日本半导体产业链的战略基石。
其三,内部整合压力。 SK海力士刚于2025年3月完成对英特尔NAND业务(Solidigm)的90亿美元收购,目前正处于客户整合与产能优化关键期。短期内再启动百亿美元级并购,恐致管理资源分散、财务杠杆承压。
分析人士指出,即便全资收购受阻,SK海力士与铠侠仍有多种深化合作的可能路径。例如,成立专注于HBF或AI SSD的合资公司,或通过产能共享、联合研发等方式规避监管限制。随着AI推理需求持续爆发,HBF技术将成为下一代存储竞争制高点,双方的技术协同有望转化为市场份额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此外,若2026年传统存储市场如期回暖,铠侠估值或进一步修复,反而可能为SK海力士创造“低估值窗口期”。在全球半导体供应链日益区域化的趋势下,这场韩日存储巨头的“联姻”不仅关乎企业命运,更折射出AI时代下全球科技竞争的新图景。
结语
SK海力士对铠侠的觊觎,早已超越单纯的商业并购逻辑,而是一场围绕技术主权、市场主导权与AI时代话语权的深远布局。无论最终以何种形式落地,这场战略博弈都将深刻影响未来五年全球存储产业的走向。
欧盟近期正式通过针对华为、中兴等中国通信设备的“全面禁令”,要求成员国在2024年底前从5G核心网络中移除上述企业设备。此举标志着欧盟对华科技政策发生重大转变,可能重塑全球通信设备市场格局,并对中国科技企业出海战略产生深远影响。
前京东方科技集团副董事长高文宝博士出任豪威集团新任总经理
随着工业自动化、智能汽车等高端应用场景对实时控制要求的不断提升,国产MCU(微控制器)与DSP(数字信号处理器)正经历从“替代进口”到“技术跃升”的战略转型。通过信号链路全优化与AI能力融合的双轮驱动,本土企业正在打破海外厂商在高端实时控制芯片领域的长期垄断。
动力电池巨头宁德时代与广汽集团正式签署为期十年的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在完成40亿元股权融资仅两个月后,上海芯片设计龙头企业紫光展锐近日再次获得近20亿元增资。本轮投资由集成电路产业知名投资人陈大同旗下的元禾璞华领投,资金将主要用于5G、卫星通信等新产品研发及科创板IPO推进。这轮融资标志着资本市场对本土芯片企业的信心持续增强,也为紫光展锐实现2025年IPO目标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