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对华为、中兴下“全面禁令”,中国科技企业出海再遇挑战

发布时间:2025-11-12 阅读量:41 来源: 发布人: suii

欧盟近期正式通过针对华为、中兴等中国通信设备的“全面禁令”,要求成员国在2024年底前从5G核心网络中移除上述企业设备。此举标志着欧盟对华科技政策发生重大转变,可能重塑全球通信设备市场格局,并对中国科技企业出海战略产生深远影响。


一、禁令核心内容与实施时间表

根据欧盟最新政策文件,禁令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核心网络排除:成员国需在2024年底前完成华为、中兴在5G核心网络的移除工作;


2.接入网络限制:对已使用的无线接入网(RAN)设备设置使用期限,2027年前逐步淘汰;


3.补贴禁止:禁止成员国使用欧盟资金采购中国通信设备。

欧盟为各国设定了明确时间表,但允许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进度。目前,意大利、波兰等10余个国家已宣布加快移除进程。


二、政策转变的深层动因

1.安全担忧升级

欧盟在报告中首次明确将华为、中兴设备称为“高风险供应商”,称其可能“被用于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尽管中方多次强调设备安全性,但欧盟立场趋于强硬。


2.美国政策压力

拜登政府持续向欧盟施压,要求联合限制中国科技企业。欧盟此举部分体现了与美国政策的协同。


3.本土产业保护

爱立信、诺基亚等欧洲厂商游说力度加大,欧盟希望通过限制竞争保护本土企业,推动Open RAN等替代技术发展。


三、对中国企业的具体影响

1、对华为、中兴:

•欧洲市场收入占比将显著下降(目前约10%-15%);


•需加速亚太、拉美等新兴市场布局;


•企业业务(如云计算、数字能源)或成新增长点。


2、对产业链:

•光模块、基站组件等供应商将面临订单减少;


•但国内5.5G/6G建设提速可部分抵消影响。


四、中国的应对策略分析

1.技术自主加速

中国将加大RISC-V、量子通信等前沿技术投入,减少对西方技术依赖。


2.市场多元化拓展

通过“数字丝绸之路”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合作,目前华为已在沙特、巴西等国获得新的5G订单。


3.法律与外交反制

中国可能向WTO提起申诉,并通过对等限制欧洲企业在华市场准入。


五、全球通信设备市场格局重构

1.短期阵痛

欧洲5G建设成本可能上升20%-30%,建设进度延缓6-12个月。


2.中长期洗牌

三星、NEC等非欧美厂商可能获得部分市场空缺;
Open RAN技术迎来发展窗口期,但规模商用仍存挑战。


3.技术标准分化风险

中美欧可能在6G标准制定中进一步分化,形成不同技术阵营。


结语

欧盟禁令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次严重倒退,将推高全球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对中国企业而言,短期阵痛难免,但也将倒逼技术自主与市场多元化突破。如何在逆境中构建更具韧性的全球供应链,将成为中国科技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关资讯
突发!传SK海力士正积极筹备收购铠侠

韩国存储巨头SK海力士正与日本NAND闪存领军企业铠侠展开初步收购磋商

豪威集团换帅!京东方“老将”高文宝接棒总经理,王崧转任副总共谋新局

前京东方科技集团副董事长高文宝博士出任豪威集团新任总经理

国产实时控制MCU/DSP的进阶之路:从信号链路优化到AI融合的产业跃迁

随着工业自动化、智能汽车等高端应用场景对实时控制要求的不断提升,国产MCU(微控制器)与DSP(数字信号处理器)正经历从“替代进口”到“技术跃升”的战略转型。通过信号链路全优化与AI能力融合的双轮驱动,本土企业正在打破海外厂商在高端实时控制芯片领域的长期垄断。

强强联合!宁德时代携手广汽集团开启十年战略合作!

动力电池巨头宁德时代与广汽集团正式签署为期十年的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上海芯片龙头再获20亿元增资,紫光展锐加速冲刺科创板IPO

在完成40亿元股权融资仅两个月后,上海芯片设计龙头企业紫光展锐近日再次获得近20亿元增资。本轮投资由集成电路产业知名投资人陈大同旗下的元禾璞华领投,资金将主要用于5G、卫星通信等新产品研发及科创板IPO推进。这轮融资标志着资本市场对本土芯片企业的信心持续增强,也为紫光展锐实现2025年IPO目标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