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1-27 阅读量:26 来源: 发布人: bebop
近年来,人工智能(AI)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而作为AI基础设施核心的数据中心,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吞噬着电力资源。据彭博社最新报道,美国正面临一场迫在眉睫的电力危机——未来十年内,激增的数据中心用电需求或将压垮本就老化脆弱的电网系统。
这一严峻判断来自全球能源管理巨头施耐德电气(Schneider Electric SE)。该公司警告称,若当前电网备用容量水平维持不变,到2028年,美国在用电高峰期将出现发电能力严重不足的局面;而到2033年,全国电力装机缺口最高可能达到175吉瓦(GW),相当于175座大型核电站的总发电能力。届时,大规模、频繁的停电恐将成为常态。
美国的电力系统由多个区域性电网和上千家公用事业公司拼凑而成,结构复杂且设备老化。过去两年,即便尚未迎来AI爆发,极端天气频发、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带来的波动性,已令电网长期处于紧绷状态。如今,数据中心、电动汽车普及以及制造业回流带来的新增负荷,进一步加剧了供需失衡。
施耐德电气北美首席公共政策官珍妮·萨洛(Jeannie Salo)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我们无法及时解决电力供应瓶颈,美国很可能在AI竞赛中落后于中国。这不仅关乎技术领先,更会向全球释放一个危险信号——美国已无力支撑现代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进而削弱国际资本对美投资信心。”
萨洛特别强调了一个关键指标——“备用容量裕度”(reserve margins),即为应对极端天气、网络攻击等突发事件而预留的额外电力储备。她将其比作银行账户中的应急储蓄:“一旦日常用电开始常态化动用这部分储备,整个系统的抗风险能力将急剧下降。”
据其预测,到2028年,美国可能不得不将原本用于应急的备用电力投入日常调度。这意味着,一旦遭遇寒潮、热浪或网络攻击等突发状况,电网将因缺乏缓冲而迅速崩溃。
尽管部分地区如得克萨斯州正加速部署电池储能系统,短期内缓解了部分压力,但整体来看,美国的电力存储能力仍远远不足。电网必须实现发电与用电的秒级平衡,任何失衡都可能引发连锁故障。
AI热潮直接催生了数据中心建设的爆炸式增长。彭博新能源财经(BloombergNEF)预测,到2035年,美国数据中心的用电量将翻一番,占全国总用电量的近9%。这一数字在过去几乎不可想象——在AI时代开启前,美国电力需求长期趋于平稳,业内普遍预期电气化进程只会带来温和增长。
然而现实远超预期。北美电力可靠性公司(NERC)最新报告指出,数据中心已显著推高冬季用电峰值。今年冬季,美国峰值电力需求较去年增加约20吉瓦,而同期新增供电能力仅9.4吉瓦,供需缺口持续扩大。
面对迫在眉睫的危机,萨洛建议优先采用“电网增强型技术”(Grid-Enhancing Technologies, GETs),例如动态线路评级、高级相位调节器和智能负载管理等。这类技术可在不新建大型电厂或输电线路的前提下,快速提升现有电网的输送效率与灵活性。
相比之下,传统的大规模基建项目周期长、审批复杂,难以满足未来3–5年的紧迫需求。“我们必须争分夺秒,”萨洛强调,“现在不是等待完美方案的时候,而是要立即采取可行措施,防止系统性崩溃。”
这场潜在的电力危机,已不仅是能源问题,更是关乎国家竞争力的战略议题。若美国不能在短期内有效提升电网韧性与供电能力,不仅AI产业发展将受阻,其在全球高科技格局中的领导地位也可能被动摇。而与此同时,中国正加速推进新型电力系统与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或将在新一轮科技竞赛中占据先机。
未来几年,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基础设施承载力,将成为美国乃至全球各国必须直面的重大挑战。
近日,特斯拉宣布位于美国加州洛斯特希尔斯(Lost Hills)的“绿洲项目”(Project Oasis)超级充电站已全面投入运营。
面对日益白热化的全球半导体竞争,日本正以国家战略级的决心与资源投入,全力重返产业巅峰。
近期围绕知名半导体企业Nexperia(安世半导体)在荷兰所遭遇的行政与司法困境,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与欧盟委员会贸易和经济安全委员谢夫乔维奇举行视频会谈。
本田汽车在全球销量排名中预计会从当前的第二名滑落至第四位。
日月光控股加速扩充高阶封装测试产能,抢占未来数年AI芯片爆发带来的结构性机遇